宋怡慧/人生最美是小滿!從古人筆下領悟不求圓滿的智慧 發現生命豐盈之道
天氣示意圖。圖/AI生成
在二十四節氣的輪轉中,宋元文人對小滿這個節氣確實情有獨鍾。他們的詩作不僅描繪了季節的細微變遷,更寄託了深刻的人生智慧。細看節氣的安排,小暑對應大暑,小寒對應大寒,小雪對應大雪,唯獨小滿之後,沒有「大滿」,而是「芒種」。
這讓人不禁想起東晉詩人陶淵明辭官歸隱的選擇。他選擇了一條過去士大夫極少走過的道路——「不求圓滿」的仕途方式。在〈歸去來辭〉中,他寫道:「田園將蕪,胡不歸?」面對仕途的困頓與人性的折磨,他寧願忠於本性,迴歸田園生活,過着「種菊東籬」「飲酒南窗」的任真自得與恬淡自處的人生。
雖然他的日子清貧簡單,卻在「悠然見南山」的歲月裡,找到了擺脫功名的羈絆,遠離利祿的桎棝,而追求至善至美的性靈自由,成就了他圓滿的小滿人生。
小滿是人生最佳狀態
小滿時節氣溫最爲舒爽,處於春夏之交,萬物生長已具蓬勃之姿,但尚未達到鼎盛之景。這一階段詩人們都觀察到小滿是人生最佳狀態:人生與萬物就是未至全滿,便蘊含着我們有持續精進與謙虛學習的動力。正如古語所云:「滿招損,謙受益。」在這小有收穫、尚未飽滿的時刻,我們樂享小滿之美好,一如天地間瀰漫着一種追求圓熟的「知足」。
北宋蔡襄曾言:「花未全開月未圓,看(尋)花待月思依然。」這意味着:花若盛放,即面臨凋謝將至;而月若盈滿,則隨之虧損。因此,人生無須執著於事事皆達巔峰,而應學習曾國藩爲書齋命名「求闕齋」的自勵精神:寧守其缺,而不敢求全。
小滿教會我們以「責己求闕」的態度面對人生,必能領略其中的生命情韻。尤其在充滿挑戰的AI時代,當我們正處於職涯觀念的盤整與靜待蓄勢而發的時期,小滿的智慧將爲我們指引一條堅定與平衡的道路。
怡然自得的田園風情
因而,我想起在小滿時節,有位性格瀟灑的「醉翁」歐陽修,他以清新的筆觸創作〈五絕.小滿〉,詩中描繪出一幅徐徐展開、怡然自得的田園風情:
詩的開篇「夜鶯啼綠柳,皓月醒長空。」側寫初夏夜晚的生機與靜謐:夜鶯在綠柳間婉轉啼鳴,皎潔的明月映照着澄澈的夜空。詩人巧妙運用擬人手法,將夜鶯與麥穗賦予生命力,透過「啼」、「醒」、「笑」等動詞,爲景物增添靈動與生機。
「最愛壟頭麥,迎風笑落紅。」詩人筆鋒一轉而描繪田間美景:正值麥穗成熟時節,田壟上的麥浪隨晚風輕搖,彷彿在微笑迎接飄落的花瓣。不僅象徵着之後秋天的農作物豐收,更傳遞出人民豐衣足食的喜悅。詩人對農作物的深情,亦隱含着對自然生命循環的讚揚。
全詩也運用摹寫技巧,將聽覺(夜鶯啼鳴)與視覺(皓月、綠柳、麥穗、落紅)進行五感與意象結合,營造出一派和諧自然的田園意境。它也蘊含節氣「小滿」既不對生活消極的妥協,也不會放棄追求人生圓熟之所欲,而是在張弛之間尋求平衡,展現積極卻不強求的人生智慧。
煙霧繚繞的江南,在小滿時節正籠罩在綿綿細雨中。在這生機盎然的節氣裡,農家的生活既忙碌又井然有序,空氣中瀰漫着夏耘的泥土芬芳,這意味要迎接下一季的豐收抵達。
和諧豐盈的農家生活
元代詩人元淮在〈小滿〉中,以優美的筆觸和精準的觀察,生動描繪出南方自給自足、恬然自適的鄉村生活,並將自然美景與農事勞動栩栩如生地呈現出來,讓讀者窺見江南和諧豐盈的田園風光。
詩句一開始就以「子規聲裡雨如煙,潤逼紅綃透客氈。」來描寫小滿是一個生機盎然的時節。布穀鳥的鳴聲在濛濛細雨中迴盪着,牠特有的「子規」叫聲不僅爲小滿時光增添聲音豐富的層次性,更暗示着農事催促的意涵。水氣無聲地浸潤着少女的紅色薄綢與遊子的氈帽,「紅綃」與「客氈」的對比,既展現江南特有的氣候溫潤,又暗示了鄉村少女與遊子的身分差異。初夏的豐盈景緻因美好的人事與景物而爲歲月更增添一抹季節的甜美氣息,同時也爲農家生活平添幾分柔情與詩意。
「映水黃梅多半老,鄰家蠶熟麥秋天。」眼前漸漸由翠青轉爲澄黃的梅子,在水面上倒映着,正是物候變遷的象徵。「半老」不僅暗示着梅子尚未完全成熟,夏天將至的訊息。季節更迭更寄託了詩人對「小滿」的體會。此時,農家的蠶兒已結繭,麥田裡的麥穗也在等待收割,處處展現着豐收在即的喜悅。詩人透過巧妙的意象連結,將聽覺(子規鳴叫)、視覺(煙雨迷濛、黃梅倒影)和觸覺(潮溼氣息)和諧地結合在一起。在詩境層次豐富的感官描寫中,不僅生動呈現節氣烘托自然景物的流轉,更深刻展現了農事勞作與人文情懷的美好交融。
詩人以自然風光與辛勤農事配搭的細膩描寫,不僅禮讚農耕生生不息的活力與日出而作的生活美感,也傳達「小滿」令人心馳神往、悠然神會的節氣祝福。
道家的哲學觀強調「物極必反」,主張「上善若水,柔中有剛,剛柔一體」,人生就像水一般,上善之道讓我們的舉措剛中有柔,柔中有剛,剛柔並濟。既不刻意追求盈虧得失,也不過分在意成敗得失,而是專注於腳下所行的那條不斷進步的道路。正如詩中歐陽修徜徉在麥田邊,恬然欣賞着小滿的景緻;而元淮感悟到生命在尚未飽滿的階段,正是獨特美好的時期,我們能日日積累,循序上升。
小滿心態使人內心愜意安然、不忮不求,更容易實現目標,心想事成,進入舒心如意的人生狀態。在不急不躁的小滿生活中,體會到生命的豐盈與和諧,成爲真正實踐「柔弱勝剛強」的現代智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