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擱淺2:冥灘之上》無雷評測:登峰造極技術力、逼真又美麗的視覺盛宴

圖/《死亡擱淺2》

本文全篇無劇透,請安心閱讀

2019 年,東山再起的小島秀夫推出《死亡擱淺》,雖然因爲不同於主流的玩法機制,初期曾受到褒貶不一的評價。隨着時間過去,實際體驗過的玩家,多半從中得到莫大樂趣,而今已然是一代經典。

在遊戲本身之外,《死亡擱淺》的世界觀刻劃,也和疫情後全球性動盪的人類社會不謀而合。彷彿預言般的高瞻遠矚,又爲這部作品增添了幾分傳奇性。

過了將近六年,《死亡擱淺2:冥灘之上》來到我們眼前。實際表現又會如何呢?

老實說,我個人本來並不看好這個 IP 再出續作。一來,《死亡擱淺》的故事已經非常完整,要進一步多做發展,而非狗尾續貂,絕非易事。二來,「送貨+步行模擬」的玩法,直觀上比較缺乏感官刺激和觀賞性,再用同一套框架出續作,感覺相當吃力不討好。

令人高興的是,小島秀夫打臉打得我啪啪作響!歷經數十個小時體驗後,我可以負責任的說:《死亡擱淺2》就是 2025 電子遊戲界的代表作。即便在小島個人超過三十年的開發歲月裡,已經有好幾項撼動世界的豐功偉業,這依然會是他創作過最好的遊戲之一。

遊戲中的山姆歷時十一個月,而我們則經過了六年!現在,開始踏上新的旅程 圖/《死亡擱淺2》遊戲畫面

包括遊戲性、操控性、娛樂性、故事、演出、人文關懷、沉浸感、美學、軟體最佳化,以及豐富的惡搞趣味,本作在當前都達到了極致。作爲 PS5 限時獨佔作品,我認爲:即便玩家只爲了《死亡擱淺2》而買 PS5,都是非常值得的。至少在遊戲設計領域,你永遠能夠相信小島秀夫。

總評:較前作更加成熟有趣,當代電子遊戲的極致鉅獻

大多時候,《死亡擱淺2》的影像真實程度,還是無與倫比的 圖/《死亡擱淺2》遊戲畫面

適合族羣:

.所有喜歡《死亡擱淺》的玩家.重視遊戲故事性的玩家.樂於嘗試獨特遊戲機制的玩家.想見識電玩當代美學極致的玩家.生存工藝愛好者.小島秀夫粉絲

可能不適合族羣:

.偏好短期刺激、即時樂趣的玩家.對步行模擬、送貨玩法沒有興趣的玩家.缺乏完整、長時間深度體驗遊戲的玩家

入門友善:更好的前期引導及操作手感

在遊戲中期以前,送貨任務要拿到最高評價,通常不會太難 圖/《死亡擱淺2》遊戲畫面

相較於一代,《死亡擱淺2》在引導玩家入門上,明顯花了更多的工夫。

或許是因爲時隔多年,我真的想不太起來:前作中有什麼新手指引?碎石遍佈的崎嶇大地、足以讓一切都腐朽的時間雨、初期沒有反制手段可以應付的神秘危險 BT,以及漫長的送貨旅程,種種艱難挑戰接二連三,讓初代《死亡擱淺》的起步並不輕鬆(只論遊戲初版,而非導演版)。這可能多少反映了小島秀夫當初事業生涯受挫的心理狀態。需要花不少時間來熟練操作及觀念養成,是我如今對一代開頭的殘留印象。

相較之下,這次二代開局則顯得相當親民。從山姆帶着小路到山上欣賞風景開始,一段在山脊間的漫步,爲我們的冒險揭開序幕。

眼前看似崎嶇不平的山脊,就是玩家開始冒險的第一哩路 圖/《死亡擱淺2》遊戲畫面

黃土連峰看起來壯闊而險峻,山姆幾乎是沿着棱線前進。這段路主要幫助新玩家摸索、舊玩家回憶本作的平衡機制,以及歐卓克地形掃描機的路面辨識功能。中途會遇到板塊門震,遠遠能看到羣山的土石崩落,蔚爲奇觀。但不用擔心,雙手握住揹包肩帶維持好平衡,一切都不會有事。山勢看起來可怕,卻意外的並不難走,走完這段路足以給人莫名的成就感:其實,我還蠻行的嘛。

接下來好幾個小時,整個第一章基本上都可視爲教學關卡。但小島秀夫處理的完全不着痕跡,你通常並不會感覺到被「教」了什麼,而是能透過漸進安排的主線任務,一步步掌握到在本作中冒險應該具備的知識。

包括貨物管理、行前路線規劃、潛行繞過或放倒謬爾驢人的方法、代步載具的使用、應對 BT 的手段、跟大型 BT 戰鬥……等等,《死亡擱淺2》以一種非常舒服的節奏,讓玩家從做中學。不知不覺,我們和傳奇送貨員山姆之間,同步率就會愈來愈高,沉浸感也隨之增強。

整體操作手感的提升,也讓我的遊玩過程感受更好。相關細節有點難具體說明,但我從一代(初期版本)到了二代,現在,即使背滿貨物也更難失衡摔倒(我在二代中,根本沒有因此跌倒過!),也沒有再遭遇到深河中失足、貨物打水漂的沮喪時刻。而各種動力載具的操控,似乎還更順手了。

不確定是不是我的錯覺,現在機車真的比之前好騎很多 圖/《死亡擱淺2》遊戲畫面

還記得當初一代上市不久,就不少人抱怨三輪機車有夠難駕駛。而今則無論是機車或貨車,開起來都十分輕鬆愉悅。特別是貨車,加裝能自主偵測貨物回收的機械手臂,以及自動索敵攻擊的機槍塔(直接就把 BT 打到昇天!)之後,更是妙不可言。

這當中或許多少是因爲有了前作經驗,才讓我在續作遊戲時能更得心應手。但考慮到上次玩《死亡擱淺》已經將近六年前,經驗加持效果大概也很有限。我更寧願相信,開發團隊的確經過通盤檢視,從使用者經驗考量,將操作(以及地形空間配置)都經過全面改進。包括單軌列車這種炫炮玩意,更讓我們的送貨旅途幾乎和謬爾驢人一樣,因此而產生多巴胺,盡情享受別開生面的澳洲風情畫。在後末日的荒野裡,搭乘着運送大型資材的單軌系統,穿行在西澳海岸上空,簡直浪漫到不行!

當然,首先你得先把軌道架好就是了。而這,衆多有志一同的線上玩家,或許都能幫得上忙。

造橋鋪路:愉快的非同步連線機制

第一次透過單軌系統完成大型運輸工作,心情那叫一個激動啊 圖/《死亡擱淺2》遊戲畫面

和前作一樣,《死亡擱淺2》的非同步連線功能,讓玩家能夠在開通開若爾網路的區域,看到其他玩家放在世界各地的物資、載具、標記和建造物,並可隨意使用,形成一種既遙遠又親近、互助互惠的社羣連結。

或許是因爲有過一代的經驗,大家對遊戲該怎麼玩,心裡都有個底。即便是媒體測試期間,線上人數理論並不多,但我還是在遊戲中享受到不少玩家建設的資源。基本上,幾乎每個區域據點都有人蓋充電樁;避雨亭、拱橋跟開若爾橋也總能在合適的地點遇見;更別說各種好心人在各地留下的車車了。只要在連線狀態下,玩家物資可說是完全不缺的。

也因爲有社羣系統的按贊功能,讓玩家更願意在這款遊戲裡面樂善好施,蓋各種公路、滑索或跳臺。每當在遊戲過程裡,看到自己放的梯子蓋的橋被按贊,或「有 OOO 使用過你建設的公路」信息彈出,這些正向的即時回饋都讓人心情很好。某種程度上,《死亡擱淺》系列對玩家利他性格的養成,或許還蠻有幫助的。

衆志成城的公路沿線,往往都會有好心人插充電樁幫補 圖/《死亡擱淺2》遊戲畫面

在本作中,被稱爲「APAS 強化」的被動技能裡,甚至還有「自動協助請求」、「共享提升」等效果,前者是依據玩家當前的任務狀態,自動向其他線上玩家發佈物資需求;後者則是增加遊戲中所能看到的其他玩家分享內容。有了這些好東西,也讓我們和世界上其他的許多山姆,產生更豐富的隔空互動,線上交流因此更加頻繁。

儘管我們跟那些陌生的玩家們沒有直接接觸,卻是天涯若比鄰。每當溪水暴漲,能有一座拱橋可供穿越;或在車輛電力將耗盡時,一根充電樁即刻救援,我的內心都是充滿感激,恨不得再多按二十個贊。

所以,即便《死亡擱淺》系列單機也能打,但還是強烈建議:務必要用連線模式來遊玩。兩種體驗可說是天差地別,幾乎是完全不一樣的遊戲了。

沒有讀取?最佳化的最佳化

完善的最佳化調校,讓我們累積自己的送貨資歷更加順暢 圖/《死亡擱淺2》遊戲畫面

受到疫情影響,在這比預期還要更長的開發時間裡,小島製作團隊顯然也沒閒着,而是儘可能將遊戲打磨到盡善盡美。

也因此,我在大量的遊玩時間裡,幾乎抓不出什麼顯著的毛病。上面總評中打了三個「X」,其實也像是硬擠出來的。雖說在普通難度下,敵人反應真的不聰明,讓人覺得 AI 還可以再增強(跟前作一樣,只要讓山姆近身開扁,敵人大多都是沒有還手之力的)。但《死亡擱淺》的主要挑戰,本來就不是來自戰鬥,這方面的問題堪稱微乎其微。

而我第一次感受到《死亡擱淺2》最佳化的威力,是在第一次開關遊戲後,點選「繼續」讀取時。

——神速!完全沒有讀取畫面,按下去就直接回到我當前最新的進度!這是用了什麼神奇的黑科技?

從點下「繼續」後到進入遊戲,幾乎不到0.2秒 圖/《死亡擱淺2》遊戲畫面

雖然 PS5 本來就有「保留遊戲執行狀態」進入待命,以快速喚醒遊戲的功能。但基於個人硬體使用習慣,我非常確定:自己每次玩到一個段落必須休息,都會點選「結束遊戲」來將程式完整關閉。而《死亡擱淺2》在重新啓動時,仍然有着不可思議的讀取速度。不,它根本就沒有讀取吧。這個跳轉比我家電視轉檯還要快,真的是活見鬼。

在過去一段時間,談到遊戲的讀取,最優秀的非《對馬戰鬼》莫屬(SONY 第一方的作品,大部分這方面都還不錯)。其他如《絕命異次元》重製版也表現不俗。但《死亡擱淺2》直接像變魔術一樣,把讀取整個變不見,堪稱電玩界又一次的工業革命。

……重點是,這還不是什麼畫面簡單、數值單純的小品,而是絕對 3A 級的年度大作。一如前作玩家所知,《死亡擱淺》爲了精細重現人物步行、動作時的慣性和平衡,模擬起來的複雜度絕對不容小覷。而在此基礎之上,《死亡擱淺2》的音畫表現,更達到此刻業界的最高標準……。

到底是怎麼像這樣做到畫面又好,讀取又神的地步?除了小島團隊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之外,或許,曾用來製作過《地平線》系列的 Decima 引擎,也確實讓最佳化工程事半功倍吧。

精雕細琢:既逼真又美麗的視覺盛宴

夜晚有夜晚的美,也因此讓我更願意在夜間出動 圖/《死亡擱淺2》遊戲畫面

作爲一個認爲「畫面是次要需求,可玩性纔是重點」的玩家,我其實覺得前作《死亡擱淺》的畫面已經非常好了。殊不知,《死亡擱淺2》更上層樓的影像,帶來的是肉眼清晰可辨的進化。而這還是在我僅用一般版 PS5,就能深刻感受到的美感經驗。

由於 PS5 Pro 的存在,有些玩家或許會擔心:是不是沒有 Pro、只用一般版 PS5,遊戲視聽體驗會差很多?答案則是否定的。《死亡擱淺2》是我遊戲齡至少三十年中,玩過畫面最美、也最逼真的開放世界遊戲。一如前述,開發團隊在最佳化方面做到了極致,這種硬體落差的基本問題,他們想必都瞭然於胸。如果不是把 PS5 跟 PS5 Pro 同時放在一起測試,我猜大多數一般玩家並不會感覺到一般版 PS5 的畫面,有什麼不妥之處。

當然,我必須承認:正因爲 PS5 版畫面已經超好,更會引起我的好奇心,想說 PS5 Pro 還能增強到什麼地步?而如果再加上 OLED 電視、開 HDR 跟光追呢?光用想像的就快高 O 了!(荷包大失血的意味)

縱使是景觀相對單調的澳洲大沙漠,在本作中也因爲優秀的光影表現而十分漂亮 圖/《死亡擱淺2》遊戲畫面

雖說從一代到二代,主要平臺從 PS4 推進到 PS5,硬體增強讓視聽效果隨之提升,似乎是理所當然的事。但像《死亡擱淺2》這樣,能夠兼顧美感和真實感的作品,顯然還是鳳毛麟角。

即便已經在前作中被震撼過許多次,而今到了續作,我還是像個傻子一樣,「哇」「哇!」「哇……」讚歎個不停。天空中各種氣象的變化、太陽從山脊邊緣透出光暈、雨點打在鏡頭上暈染一片、公路沿線燈火點亮荒原夜色、峭壁碎石隨着板塊門震轟然落下……。小島秀夫極力用心刻劃地球之美,似乎意圖在喚起玩家對自然生態的重新關注。而這種胸襟早從初代《潛龍諜影》,就已經有所展露。現在只是畫面更加美麗真實,讓人能更沉浸其中,從而體會到小島對作品吹毛求疵的品質堅持,背後令人感佩的良苦用心。

至於人物表現,當然也堪稱維妙維肖。「我們終於跨過恐怖谷,來到寫實電玩角色幾可亂真的時代了嗎?」這從前作就是如此。到了《死亡擱淺2》,角色外觀細節和動作,似乎又更加精緻入微了。

由馬東石將強化格鬥的戰鬥手套交給我們,特別有說服力 圖/《死亡擱淺2》遊戲畫面

雖說這已經是當代 3A 遊戲的一種技術指標,角色外觀逼近真實的遊戲,如今也不在少數。但或許是因爲《死亡擱淺》系列起用大量知名演員和名人客串,臉模更力求高度還原本尊,在遊戲中能夠跟這些明星如此緊密來往,感受上還是很不一樣。而對於非玩家的羣衆而言,如果你把遊戲中一段過場演出拿去給他們看,然後說這是「弩哥」諾曼.李杜斯、蕾亞.瑟杜跟艾兒.芬尼等人的新電影,說不定人家還會信以爲真呢。

岔開個題外話。稍微有點可惜的是,小島秀夫在《死亡擱淺》系列中,雖然有包含電影圈的各界朋友現身演出,但我想其中多數人恐怕不太會親身玩過。除了個人興趣差異外,作品規模也是個問題:一代玩下去,即便以主線劇情爲主,就已經動輒四、五十個小時起跳;而《死亡擱淺2》體量竟然還要更大!對工作忙碌的人來說,實在太花時間了(之於玩家而言,當然是很爽啦……)。

不過,至少我們現在可以確定,等實況解禁後,就會看到兔田佩克拉開臺來玩吧。到時候 Vtuber 本尊玩到遊戲中自己登場的橋段,雙倍兔田,也是趣事一樁。

除了兔田,沒錯,這次又要送披薩了 圖/《死亡擱淺2》遊戲畫面

絮語:箇中故事等你親身體驗

俗話說「爆雷一時爽,全家火葬場」,作爲先行評測,本文就不在此贅述劇情,實際體驗如何,再由玩家各自心領神會。只能說,還是老話一句:小島秀夫出品,玩家真的完全可以放心。

何其有幸,我們是出生在一個有小島秀夫的時代。但同時令人遺憾的是,小島現在已經年逾六旬。儘管他的創作活力依然充沛,也有多項工作計劃同步進行中。我還是抱着玩一款少一款的心情,且玩且珍惜。而現在,能對小島製作團隊致上敬意的最佳方式,就是登入《死亡擱淺2》,多接個幾張貨單吧。「再……再送一單就好……!」

在預告中就十分引人注目的神秘男子,又有什麼驚人的故事?有待玩家自行揭曉 圖/《死亡擱淺2》遊戲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