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大佬楊東重磅發聲:這個時代,少做把握不大的投資
4月28日下午,寧泉資產創始人楊東參加一場圓桌論壇,透露了未來權益投資的策略。
楊東是興業全球基金的首任總經理,培養了董承非、謝治宇、喬遷等明星基金經理。2018年初,他正式“奔私”,通過寧泉資產的平臺展開私募投資。
如今,楊東的私募規模達到500億元,與中國最頭部的量化私募機構規模,不相上下。
一直非常低調的楊東,甚少參與公開活動,此次他在這場圓桌論壇上依然“惜字如金”,依然有一些“乾貨”值得關注。
以下爲楊東的發言要點,整理如下,以饗讀者。
當前股票是理想選擇
我們對“可爲”的理解,主要基於其最簡單、最基本的意義。在當前衆多可投資資產中,股票投資仍是一個較爲理想的選擇。
換言之,在中國股市中,投資者若能合理佈局,獲取比存款、國債、銀行理財等更爲可觀的收益並非難事,這是我們對當前投資環境的基本判斷。
世界格局演變是長期核心問題
從短期來看,關稅問題及其未來演變對市場的影響不容忽視。此外,爲了應對相關衝擊,政府有望出臺一系列強有力的政策以提振消費、拉動內需,這將爲股市帶來諸多機遇,也是我們較爲關注的領域。在未來幾年中,這兩方面因素都將是影響市場的重要變量。
從長期視角出發,一個國家如何管控外部衝突、維持良性競爭,以及世界格局的演變,都是投資者需要關注的核心問題。
內需仍是主線
然而,我們作爲投資者,更多地是從微觀層面進行分析和決策。宏觀環境固然爲投資提供了大背景,但最終決定投資成敗的,仍是微觀層面的精準把握。
在微觀層面,我們結合之前提到的背景和主線,尤其是內需主線,圍繞如何提升內需展開研究。我們關注那些未來可能獲得政策扶持的內需領域,以此尋找優質的投資標的。
同時,我們也會適當迴避出口佔比較高的行業,尤其是那些低端且過剩的出口產能相關領域。
要重視安全邊際
關於安全邊際的問題,我曾在2021年多次提及,當時這一觀點頗具價值。然而,如今世界局勢瞬息萬變,各類事件層出不窮,我們難以精準預測未來會發生什麼,以及這些事件會帶來怎樣的具體影響。
儘管如此,投資的本質在於以不變應萬變。近年來市場的動盪,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反而爲我們創造了更多機會。
估值體系的頻繁波動,也爲投資者提供了諸多機遇。
這個時代,少做把握不大的投資
在風險控制方面,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首先,堅守自己的能力圈,不做不熟悉的領域,少做把握不大的投資;
其次,注重安全邊際,不購買價格過高的資產,即使是優質資產,若價格過高也可等待,待其價格合理時再行買入;最後,我們還可以藉助衍生工具和金融產品,如可轉債等,來控制風險、把握機會。總的來說,我們的投資理念是先立於不敗之地,再尋求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