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凱奇美股上市,九合創投新能源賽道佈局浮出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申俊涵 北京報道
6月30日,司凱奇通過SPAC方式在美國納斯達克掛牌上市,股票代碼爲“SCAG”。公司開盤價爲11.69美元/股,總市值超8億美元。
據瞭解,司凱奇成立於2019年,公司專注於新能源重型卡車和電燃料解決方案的開發和商業化,已完成多款新能源卡車的設計、生產和測試,覆蓋物流、礦山、港口運輸等應用場景。公開資料顯示,司凱奇至今已完成多輪融資,投資方包括紫峰資本、九合創投、漢能創投等機構。
“我們一直關注智能化和電動化方向,商用車的電動化是必然的趨勢,存在很大的市場空間。所以,我們在當時做新能源商用車的項目還非常少時,就關注到司凱奇並且進行了投資。”九合創投創始人王嘯對21世紀經濟報道說。
據瞭解,九合創投在2020年底投資了司凱奇,並在2021年對公司繼續追加投資。上市前,九合創投對司凱奇的持股比例達到10%左右,是佔股最高的投資方。從上市後的企業估值來看,這筆投資預計會帶來幾十倍的投資回報。
而除了投資司凱奇,九合創投從2020年開始在新能源賽道進行系統佈局,還陸續投資了利氪科技、星環聚能、溯馭技術、京硅智能、道童新能源、GreenVoltis等項目。
九合創投選擇重注新能源賽道的原因在於,一方面,在“雙碳”目標和能源結構降碳的趨勢下,新能源將逐漸成爲能源結構中的主體;另一方面,不同的技術也相繼到了技術的突破點。
未來,圍繞能源的各個環節都將有巨大的變革機會,其中降碳需求較大的終端能源部門主要集中在交通運輸、建築、工業等領域。
“所以,九合創投聚焦能源體系重構的關鍵節點,關注改變能源系統效率的關鍵環節。我們圍繞新能源的產業鏈條,從底層產生能源的聚變能,到虛擬電廠、電控平臺,再到上層的線控底盤、整車,進行了全鏈條組合投資。”王嘯說。
創業六年,瞄準新能源重卡領域結構性成長機會
據瞭解,司凱奇的創始人高超是一位擁有20年新能源汽車從業經驗的專家。公司的聯合創始人郭原池畢業於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哈佛大學,後在華爾街工作,有着豐富的金融市場經驗,並幫助多家企業登陸納斯達克。
2019年,高超在南京創辦了司凱奇,專注於打造高端新能源重型商用車。目前,司凱奇的產品包括插電式混合動力自卸卡車“龍王II”(主要用於採礦和其他重型裝卸用途)、插電式混合動力半掛牽引卡車“銀河 II”(主要用於長途公路運輸和物流服務)以及可廣泛應用於智能運輸場景的自動駕駛牽引車。
此外,司凱奇正在積極開發三款新能源車型。產品線包括全電動港口牽引車、長續航純電動牽引車和寬體高功率混合動力礦卡,以滿足全球客戶多樣化的商業運輸需求。
據瞭解,經過前幾年的研發和市場拓展,司凱奇這兩年開始交付產品。受益於全球“雙碳”目標、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歐美稅收減免等,這些政策將長期推動新能源商用車的發展進程。中金報告顯示,2019年國內新能源重卡的滲透率爲0.7%,2024年該滲透率跨越10%的拐點,預計將進一步加速增長。
在政策利好明確、市場天花板高的多重因素推動下,新能源重卡領域迎來長期的結構性成長機會。
司凱奇通過自主研發電控和轉向系統、智能分佈式混合動力(IDHP)系統以及固體氧化物電解池(SOEC)制氫技術等構建壁壘,產品矩陣能靈活滿足多種應用場景,正進入從1到100的放量階段。未來,公司有望通過建立加氫站、融資租賃平臺和全球化戰略佈局等方式,逐步成爲新能源重卡的系統級解決方案商。
在資本運作層面,2023年8月,司凱奇公開宣佈與Finnovate Acquisition合併,決定SPAC登陸美股市場。兩年後,司凱奇通過SPAC方式正式在美國納斯達克掛牌上市,該交易合併完成後標的估值8億美金。
據瞭解,SPAC(Special Purpose Acquisition Company)是“特殊目的收購公司”,先設立一家無資產、無業務的殼公司上市募資,成立目的是用募集的資金收購一傢俱有高成長髮展前景的非上市公司,完成與目標公司的業務合併(De-SPAC交易),從而實現該標的公司的上市。
與普通IPO不同,SPAC上市不僅能加速上市進程、降低上市成本,交易也更加靈活,適配商業化處於中早期階段、未來具備較大發展潛力的技術公司。
而相比香港SPAC,司凱奇選擇在納斯達克SPAC的優勢主要在於,納斯達克SPAC的活躍程度高、機制成熟,並且能帶來國際品牌效應。司凱奇已有中東、東南亞、歐洲等海外市場佈局,選擇納斯達克有利於吸引國際資本和客戶。
早期投資司凱奇之外,九合系統佈局新能源賽道
作爲司凱奇的早期投資人,王嘯回憶稱,最開始認識高超時還是疫情期間,團隊跟高超首先做了線上交流。高超是汽車行業高管,有成功創業經驗,團隊的技術能力也很強,因此九合創投在新能源商用車發展剛起步的階段,投了司凱奇的天使輪。
“司凱奇在創業初期就經歷了疫情因素帶來的各種影響,我們對高超的印象是有很強的韌性,能應對外部環境帶來的挑戰。”王嘯說。
投資完成後,九合創投幫司凱奇對接了投資機構和產業資源,討論整體業務發展方向,以及推薦人才。在公司發展的重要節點和關鍵時刻,九合創投始終選擇跟創始人站在一起。
王嘯指出,“懂創始人”非常重要,創業是非常孤獨的,一路走來會遇到很多困難,有時會感覺走不過去。這個時候投資人就要懂創始人,懂他遇到的困難,也要懂他做出的重大決策。投資人可以去提戰略上的建議,更關鍵的是提供好情緒價值,不斷的鼓勵。
除了投資司凱奇,九合創投近年來在新能源賽道進行了系統的投資佈局。“我們擅長從‘計算’的視角看科技變革,在‘計算+能源’交叉點識別早期機會。我們將新能源看作一個正在被重構的能源系統,涵蓋能量生成、存儲、調度等鏈路。”王嘯說。
比如,近年來,AI和高溫超導材料的突破大大加速了聚變能的發展,聚變能已成爲未來能源的重要方向。在2022年,九合創投參與了星環聚能的天使輪融資,這是一家致力於聚變能商業應用及相關技術研發的公司;在國外能源結構調整的影響下,能源出海也存在結構性機會。2024年,九合創投參與了歐洲虛擬電廠企業Green Voltis的天使輪融資。
“今年,我們會持續關注電動化帶來的新機會,比如電動摩托、電動船、電動工具、電動機械、eVTOL等。我們認爲,所有傳統油式和插電式的to C端家用工具,都有一波電動化的新機會。”王嘯說。
談及篩選判斷項目的標準,王嘯表示,新能源創業者要對產業鏈、製造環節有know how,理解新能源在工程和商業化上的複雜性。團隊會傾向於投資那些具備“底層技術+工程能力+產業協同”的新能源創業者,以及一些具備交叉背景的團隊,他們不僅技術能力強,還能跨學科融合。與此同時,九合創投也在不斷迭代自己對新能源賽道的認知。
投資之後,九合創投會從產業協同、場景對接等方面提供投後賦能,爲被投企業對接國家電網、能源研究院、產業投資方等多方面的資源,支持被投企業更快的融入產業鏈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