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湖大排治理開工!雲林斥資6000萬防洪再升級

雲林縣四湖大排中游去年溢堤,縣政府20日舉行治理工程開工典禮,持續進行整治。(張朝欣攝)

去年凱米颱風帶來豪大雨,造成雲林縣四湖大排中游溢堤,兩岸淹水面積達670公頃,農作物嚴重損傷,雲林縣政府20日舉行「四湖大排治理工程」開工典禮,縣水利處表示四湖大排部份渠段雖已完成整治,但近年受極端氣候及地層下陷影響,導致護岸高度不足,防汛缺口淹水災害頻傳,有必要持續整治。

四湖大排爲四湖鄉重要的排水系統之一,起點位於牛挑灣溪匯流處,終點在160縣道下寮小排三匯流處,長度約6.66公里,集水區面積達1455公頃。該區排水系統因中游段部分護岸高度不足等問題,每逢豪雨或颱風常出現溢淹,長期影響沿岸居民生活。

雲林縣四湖大排中游去年溢堤,縣政府20日舉行治理工程開工典禮,持續進行整治。(張朝欣攝)

雲林縣長張麗善表示,考量近年來受極端氣候影響,短延時強降雨已成常態,在通洪斷面無虞前提下,本案將採用堤頂加高方式,達到治理計劃的保護標準,並重建部分支流水門封堵缺口,以完善既有護岸的保護功能,有效防止四湖大排再次溢淹。

縣水利處長許宏博提到,此次治理工程包括護岸改善加高總長3298公尺、道路改善總長4560公尺,以及新建箱涵水門6處增強排洪調節效能,完工後可降低河道溢堤與淹水風險,改善四湖下游地區約670公頃溢淹情形,爲當地居民提供更安全的生活環境,同時減輕洪災造成農作物損害。

許宏博指出,目前工程已完成發包,總經費6000餘萬元,工期約240日曆天。預期可達10年計劃流量、25年不溢堤治保護標準,加上先前已完成的治理工程,整條大排治理完成率將超過6成。希望透過堤岸加高、新設水門等工程,結合應急工程等改善,全面提升防洪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