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部:行政檢查必須恪守法治底線 “該嚴則嚴,當寬則寬”
封面新聞記者 代睿
8月14日,封面新聞記者從司法部瞭解到,自去年年底,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嚴格規範涉企行政檢查的意見》以來,司法部積極督促各地區各部門貫徹落實有關任務要求,亂檢查得到有效遏制,今年上半年全國行政檢查數量較去年同期下降30%以上,極大減輕企業迎檢負擔,檢查精準度大幅提升。
據瞭解,針對企業和羣衆反映強烈的檢查頻次過高、檢查事項多、標準不透明、不一致以及運動式、逐利式檢查等突出問題,《意見》規定了合理確定檢查方式、限定年度檢查頻次上限、向社會公佈檢查標準、嚴格控制專項檢查、嚴禁違規實施異地檢查等解決措施。
司法部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加強政策解讀,針對各地區各部門落實《意見》要求中遇到的25個問題進行明確和細化;規範檢查程序,印發《行政檢查文書基本格式文本(試行)》,同步開設檢查信息公示平臺,統一公佈各地區各部門行政檢查事項、計劃、頻次等信息;傾聽企業呼聲,會同市場監管、消防等部門推進解決長期困擾企業的執法標準不一致問題,切實減輕企業負擔。各地區各部門積極探索規範涉企行政檢查工作。圍繞“嚴格行政檢查標準、程序”,黑龍江、四川、上海、深圳等地積極推行“掃碼入企”,實現行政檢查全過程留痕、可追溯、被監督。
司法部有關負責人表示,行政檢查對引導規範企業合法經營、預防糾正違法行爲具有重要作用,關係到人民羣衆生命健康和公共安全,關係到營商環境優化,必須做到應查必查、應查盡查,不能機械地受頻次限制,不能走過場、搞形式主義,要確保檢查有效。
首先是嚴格依法檢查。行政檢查作爲行政執法主體依法履行管理職責的重要方式,一方面,可以引導企業依法開展經營活動,另一方面,也可以及時發現查處企業違法行爲、維護公共安全,必須把握好檢查“寬與嚴”的政策界限,在法治軌道上推進行政檢查工作,“該嚴則嚴、當寬則寬”,做到既不越位也不缺位。
其次是強化數字賦能。多地大力推行“掃碼入企”、開展非現場檢查等方式,減少入企現場檢查頻次,提升檢查質效。
最後是實行差異化監管。建立健全以專業領域企業風險分級爲主、充分考慮企業信用風險分類情況的分級分類監管機制,根據企業自身管理規範程度的不同,對檢查頻次的要求也要有所區別,不能一刀切。
“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是必須恪守的法治原則”,司法部有關負責人表示,各級行政執法機關必須依法認真履責,每一位執法人員必須堅守法治理念,勇於擔當,做到“嚴查”“真查”。各級司法行政部門要積極發揮執法監督作用,督促指導行政執法機關嚴格履行檢查職責,加大執法檢查力度,切實織密牢築安全防線,既爲企業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又爲保護人民生命健康和社會公共安全提供有力法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