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點佈局 落子成勢——山東財經大學念好“人才經”,促進高質量發展

2024年12月26日,山東財經大學舉辦了首屆“海岱學者”論壇,圍繞急需緊缺高層次人才,會同山東人才集團,邀請120餘名海內外優秀學者參會,其中,符合預聘制副教授及以上崗位要求的有28人,高層次人才團隊3個。這是該校歲尾年初落實“人才強校戰略”的新舉措。

校長洪俊傑表示,學校將持續推動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不斷釋放人才發展活力,通過聚集一批領軍人才和高水平人才,產出一批有影響力的成果,以高質量發展的新業績,助力人才強省建設和教育強國戰略目標的實現。

用心爲人才“鋪路子”,持續優化人才政策體系。結合人才隊伍建設需要,學校出臺了《高層次人才引進實施辦法》《預聘制人才引進實施辦法》《特聘崗位管理辦法》《“海岱學者”支持計劃實施辦法》《預聘制人才支持計劃》《高層次人才柔性引進辦法》《卓越人才工作獎(伯樂獎)》等一系列文件,進一步優化了人才政策體系和保障措施。2015年入職、2019年底破格晉升爲教授、現已入選“青年長江學者”的博士李娜在“海岱學者”論壇上現身說法:“學校各項人才政策有效激發了我們的發展潛力,使青年人才能夠在更加寬鬆、自由的環境中成長。”

用力爲人才“搭臺子”,持續強化人才平臺體系。學校把平臺建設作爲重要抓手,強化博士後流動站和國際學術會議引才聚才平臺建設,積極利用海外校友會、海外合作高校、海外特聘教授等資源,暢通海外聯繫渠道,建立全球財經人才數據庫和“人才特區”,打造引才聚才的“蓄水池”和“梧桐樹”,集聚青年優秀人才和海外高端人才,打造人才集聚高地建設的新亮點。來自新西蘭奧塔哥大學計算機學院的博士研究生龐穎表示:“作爲一名‘水生水長’的泉城濟南人,我即將回到家鄉,加入山財大。這不僅源於我響應國家召喚的決心,而且源於學校對人才的尊重與支持。我深信,山財大的支持與引領將讓我更好地實現學術理想與人生價值。”

用情爲人才“架梯子”,持續完善人才培育體系。學校堅持“大人才觀”,強化人才集聚梯隊和矩陣建設,把握人才成長規律,打造人才發展成長全鏈條培育體系,挖掘培育更多國家級、省部級領軍人才以及具有創新活力的青年拔尖人才,推動形成人才接續涌現、良性競爭的局面。深入推進職稱評審制度和崗位聘任改革,在職稱晉升、崗位聘用等方面爲優秀人才開通“綠色通道”,單列晉升計劃,打造多元化、可選擇的發展賽道,充分激發人才內生動力。2017級本科畢業生李林巍先後考取山東大學碩士、博士研究生,今年即將畢業。他參加了“海岱學者”論壇後,深有感觸地說:“今天,當我以一名求職者的身份回到校園時,我看到的是山財大正在大力實施‘人才強校戰略’,竭盡所能爲每個想幹事、能幹事、幹成事的人才搭建廣闊的舞臺。”

用功爲人才“增面子”,不斷完善人才服務體系。學校持續完善人才工作服務機制,跟蹤人才成長軌跡,深入瞭解人才工作情況、發展動態。保障人才工作專項經費投入,落實人才待遇,積極協調解決人才工作生活中的困難和訴求,讓人才能夠留得住。學校還着力營造關心人才、包容人才、理解人才的良好環境,形成尊重人才、愛護人才、服務人才的良好生態,讓“尊崇人才”的理念蔚然成風。博士於新亮2016年入職,2019年,被選聘爲博士生導師;2022年,晉升爲教授;2023年,獲得“泰山學者青年專家”稱號。“在山財大,你能很快找到志同道合的團隊,上有學科帶頭人、團隊負責人在發展路徑上的引導,下有勤奮刻苦的學生和助研做基礎工作,身邊有很多同事共同探討摸索、交叉融合……所有這些都是爲了一個共同目標——不放過任何一位可造之才。”於新亮說。

夯基壘臺四點佈局,落子有聲積厚成勢。僅2024年,學校深入實施強師引智行動,引育國家級領軍人才4名,其中,引進長江學者特聘教授1名、國家級教學名師等特聘教授2名,培育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1名;引育省部級領軍人才10名;引進高水平人才8名、優秀青年博士59名;招收博士後研究人員30名。人才聚則事業興。去年一年,學校獲批理論經濟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和審計學專業博士學位授權點,自主設置“數據科學與財經人工智能”二級交叉學科博士授權點;制定實施《人工智能賦能教育教學“421”行動計劃》,發佈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內首個新文科教育教學專有大模型“AI才”,被人民網、《光明日報》、《中國教育報》等媒體報道,省內外多所高校前來觀摩學習。獲教育部第九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一等獎、三等獎各1項,實現歷史性突破;獲批國家級項目42項,其中,國家社科項目立項數居省屬高校第二;獲批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16項,位居省屬高校第二;獲批省社科規劃研究項目52項,位居全省高校第二。成立中國經濟研究院高端智庫平臺,研究報告獲省部級領導批示20項,其中,正省級領導批示7項;在“三報一刊”等中央級媒體上發表研究成果9篇;獲批省政府決策諮詢和“十五五”規劃重大課題4項;出版發佈低碳藍皮書2部、海洋經濟藍皮書1部,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