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行都這麼慘了嗎?
很難想象濃眉大眼的四大行也會有這麼差的業績,第一季度四大行的財報不忍直視——
工行一季度淨利潤同比下降3.99% , 建行一季度淨利潤同比下降 3.99% , 中行一季度淨利潤同比下降 2.9% , 只有 農行一季度淨利潤同比增長 2.2% 。
農行看上去還不錯,實際上和其他三個是一樣的,淨利息收入與非利息收入雙線下滑,營業支出不降反升。然後用會計手段讓其他業務激增100億,再用免稅政策降低稅收。
於是看上去數據很好看,合理的美化罷了。
其實銀行業績開始虧損,也是在意料之中的,最主要的原因當然是不停降息。
根據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發佈的數據,2024年商業銀行的淨息差整體呈現逐季下降趨勢,到年末已經低至1.52%,其中最慘的城商行已經跌至1.38%。
我查了下2023年的數據,商業銀行的息差是1.69%,城商行息差是1.57%。
可見銀行的生存環境被擠壓得越來越狹窄了。
如果單單只是息差降低,還不足以讓銀行難受,最重要的是銀行的壞賬率在不停攀升。
2024年末全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爲1.50%,國有大行與股份制銀行風險管控能力較強,不良率分別爲1.23%和1.22;地方中小金融機構風險較高,農村商業銀行不良率最高(2.8%),城商行和民營銀行分別爲1.76%和1.66%。
整體來看,全國銀行的平均息差和不良貸款率幾乎已經持平了,更慘的城商行不良貸款率(1.76%)已經遠遠高於息差(1.69%)。
如果再算上人工工資,各種福利,房租,運營等等,中小銀行出現虧損幾乎是板上釘釘了。
——這裡說句題外話,各位有存款儘可能存到四大行去,雖然大家都這麼幹了可能會加速中小銀行的進程,但是還是希望大家有所警惕。
儘管如此,央行還在繼續降息,這就令已經在虧損邊緣的銀行更加如履薄冰。
但是降息並沒有帶來更優質的客戶,反而讓居民部門和企業部門對於貸款更加謹慎。
再加上房地產行業岌岌可危,反正站在銀行角度,21年以後就沒有過好日子,並且未來的日子會更差。
於是,今年開始,四大行的淨利潤也開始放在紙面上的大跌。
然而有意思的是,雖然四大行淨利潤大跌,但是它們的股價卻一飛沖天。
以中國銀行爲例,2022年股價漲了43%,2023年漲了50%,今年到現在漲了6.3%。
但是它的財報是越來越差的。
相反,18年到21年淨利潤很高,但是股價卻一直趴在底部只能吃吃股息當定存。
之所以會出現如此反常的現象,那是因爲我們現在正處於一個“比差”的環境中。
21年之前經濟還在發展,或者說大家的投資思維還有路徑依賴的慣性,醫療半導體光伏製造業,反正不管什麼行業它的發展總比銀行強。
結果也看到了,21年以後這些板塊跌成狗,買到就是虧到。
然後資金直接調頭,開始懟銀行,雖然銀行收益也是每況日下,但是不好意思,它下降的幅度要比其他行業少得多。
特別是那些險資,國家規定它們不得投資到國外,最後只能買債券或者銀行股。
於是國債,銀行股一路大漲。
資金都是用腳投票的,它只會去利潤最高的地方錦上添花,想要雪中送炭是不可能的。
同時這也意味着大資金根本不看好實體經濟,雖然各種政策反覆強調要讓利,要扶持實體經濟,要刺激消費,實際上嘛~~
四大行利潤跌了,加倉四大行;大盤跌了,拉四大行;
只要一有什麼壞消息,買四大行就對了,走得比國債還要穩,還沒有政策風險。
可能有人要問,那麼現在還能不能買四大行?
反正我把邏輯已經說明白了,買不買大家自行斟酌。
最後想提醒一句,四大行港股要比A股強很多,無論是漲幅還是股息率,天壤之別。
對海外資產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加入七叔的圈子,現價599/年。
我是七叔,一個虧了錢,又爬起來的男人
這個人,有點風趣,也有點騷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