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板塊生動呈現210首革命歌曲

四大板塊、210首革命歌曲、推出《星火之歌經典詠唱》行浸式體驗項目……北京青年報記者昨日獲悉,“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革命歌曲紀念館今起恢復開放。

據瞭解,歌曲《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詞曲誕生於房山區霞雲嶺鄉堂上村。依山就勢而建的紀念館以“人民的心聲歷史的旋律”爲主題,突出“歌從史出、以歌頌史”的辦展特色,在上下三層、1611平方米的展陳空間內,通過“黨的創建和大革命洪流中的歌聲”“土地革命風暴中的歌聲”“爲全民族抗戰吶喊的歌聲”“循着解放戰爭進程的歌聲”四個板塊,利用雕塑、大型投影、場景復原、音像展示等多種方式,生動呈現不同歷史時期的革命歌曲210首。

恢復開放後,在原有展陳形式的基礎上,圍繞助力紅色教育培訓,紀念館還面向各級黨校主體培訓班次、各級部門各領域專題培訓班次、大中小學思政課,重點打造、精心推出了《星火之歌經典詠唱》行浸式體驗項目,觀衆化身晉察冀邊區羣衆劇社“學員”,跟隨現場演員穿越“烽火初燃”“黃河怒吼”等四大歷史場景,感受百年黨史的壯闊歷程,感悟“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的革命真理。

北青報記者在現場看到,紀念館館前的黨旗文化廣場水毀修復工程也已完工,廣場上960平方米的巨大黨旗鮮豔奪目。“我們利用放樣機器人對原黨旗進行空中掃描,用精準的數據將黨旗按原樣恢復。”中建一局集團第二建築有限公司項目負責人左川說道。同時記者瞭解到,相較於修復前,黨旗文化廣場整體擡升了6.5米,橫跨大石河河道和煤礦路,行洪防洪能力得到極大提升。同時,修復後的廣場總面積9926平方米,可容納3000多人的大型演出,爲開展“黨旗下的入黨宣誓”、主題文藝演出、黨員現場教學等各類教育活動提供了嶄新空間。

“平西的文藝骨幹們,你們好!”在《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詞曲創作地——房山區霞雲嶺鄉堂上村中堂廟的小院裡,情景劇《讚歌唱響的地方》正講述經典革命歌曲誕生的故事。觀衆可通過各種互動環節,身臨其境地見證經典革命歌曲的誕生歷程。“通過歌曲串聯起革命故事,沉浸式的體驗,都讓我覺得很有新意。在講解員的講解下,大家一起合唱時也更有代入感。”一名現場觀衆表示。

此外,以此次紀念館恢復開放爲契機,霞雲嶺鄉以打造“紅色生態旅遊鄉”爲目標,圍繞提升紅色消費體驗,滿足遊客多樣化需求。“位於龍門臺村的紅色教育中心同步恢復開放,6000平方米的中心內可滿足130名學員食宿培訓、280人同時就餐,進一步增強紅色教育承載力。”霞雲嶺鄉黨委委員、宣傳部長付麗表示。

恢復開放後,“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革命歌曲紀念館每週二至週日9時至16時開放,15時30分停止入館,遇特殊情況閉館。觀衆可關注“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革命歌曲紀念館公衆號進行預約。

文/本報記者葉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