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資本市場再出一個豬大王,背後還站着巨無霸劉家人

作爲中國產豬大省,在新希望之後,四川再跑出一個豬大王。

12月6日,重慶合川人王德根的德康農牧登陸港股市場,開盤價36.95港元/股,12月7日市值爲147.8億港元。

德康農牧官網介紹,其業務主要爲生豬、家禽及輔助產品,其擁有生豬、黃羽肉雞育種、養殖及飼料生產方面垂直一體化的產業鏈。

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中國生豬市場高度分散,按2022年的生豬銷量計,德康農牧在中國所有生豬供應商中排名第六,市場份額爲0.8%;其生豬產品佔公司營收的比重約78%。按2022年黃羽肉雞銷量計,德康農牧在中國所有黃羽肉雞供應商中排名第三,市場份額爲2.1%。2022年其家禽產品佔公司營收的比重約21%。

截至2023年5月31日,德康農牧業務遍及中國13個省及自治區的39個城市。在過往10 年,德康農牧生豬銷售量增長超過100倍。

不過,也正因爲生豬業務佔據了大頭,因爲近年來豬週期的影響,德康農牧的業績波動也十分劇烈。

2 020年至2023年截至5月31日止五個月,德康農牧分別實現收入81.45億元、99.02億元、150.37億元、63.62億元。

同期淨利潤分別約爲36.08億元、-31.73億元、9.10億元、-21.85億元。

德康農牧也坦言受肉豬價格影響,2023年公司將產生重大淨虧損。

中國養豬網數據顯示,從2022年10月份開始,新一輪下跌豬週期開始。2022年10月,生豬價格從28元/公斤跌至2022年底的17-18元/公斤,又進一步下跌到2023年2月7日的14.42元/公斤。

2023年上半年,國內生豬價格保持低位運行,豬價整體在14-16元/公斤區間波動。

豬價低迷,養豬企業日子自然也艱難。

除了豬價下跌,飼料價格上漲和養殖環境改善等成本也讓德康農牧壓力山大。

數據顯示,2020-2023年前五月,德康農牧飼料原料成本開支分別爲34.31億元、64.35億元、92.76億元及48.60億元,佔總銷售成本的比例分別爲68.9%、70.4%、71.5%及72.1%。

值得關注的是,期內,德康集團每頭商品生豬的銷售成本分別爲1930.5元、2000.8元、1976.3元及1940.0元。可見公司的銷售成本總體呈上升趨勢。

還有德康農牧高企的債務水平,亦是其急於上市補血的一大原因。

據悉,該公司於2021年及2023年前5月錄得流動負債淨額分別約爲2.58億元、26.84億元,流動負債淨額於今年前5月驟然攀升,隨着該公司盈利下降,公司資金壓力可見一斑。另據招股書披露,截止2023年前5月,德康集團有未償還債項93.37億元,包括計息借款及租賃負債。

對此,該公司也在招股書中提示風險稱,一旦公司的經營產生的現金流不足以滿目前及未來的財務需求,公司可能需要依賴外部資金。如果不能以商業上合理的條款獲得充足的外部資金,公司可能會面臨流動資金問題。

不過,從長遠來看,我國仍然是全球最大的豬肉生產國和消費國,2022年豬肉產量高達5540萬噸,佔世界豬肉產量的48.4%,預計到2027年將增加至5680萬噸,2022年至2027年的複合年增長率爲0.5%。

市場仍然是廣大的。

德康農牧的發家也是傳奇。

德康農牧創始人爲王德根,重慶合川人,1994年,王德根從電子科大畢業,沒有進入軍工企業轉而做了飼料生意。

1999年,幹了五年飼料後,王德根投身華西希望集團有限公司,成爲華西希望歷史上“經銷商總經理第一人”。32歲時,升任華西希望副總裁。

在德康農牧招股書中,也多次出現華西希望創始人陳育新的名字。

德康農牧創立之初,王德根與陳育新便分別持股42.00%和35.00%。

陳育新爲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的三哥,由陳育新控制的四川特驅農牧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也是德康農牧前五大供應商。

陳育新原名爲劉永美,兩歲時,由於家庭生活困難,被過繼到新津縣順江鄉古家村陳耀雲家,改名爲陳育新。

陳育新早年創辦育新良種場,並與大哥劉永言、二哥劉永行、四弟劉永好一起創辦希望集團。

之後,劉永言、劉永行、陳育新、劉永好分別管理大陸希望、東方希望、華西希望、新希望四大集團,涉及農牧、食品、地產、金融、教育多個行業。

除了農牧、食品產業,上述四大集團還涉及鋁電、電子、地產、金融、教育等十多個產業,共擁有國內外2000多家公司,員工總數超過30萬名,年銷售收入超5000億元,其中飼料產銷量位居全球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