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青神產業與文旅深度融合

近年來,四川省眉山市青神縣以小見大,將資源優勢轉化爲發展勝勢,走出了一條產業與文旅協同發展的特色之路,實現從普通小縣到“小巨人”的華麗轉身。2024年,青神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21.6億元,增長7.2%,33個省市重點項目完成投資95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9%,亮眼數據的背後,是產業與文旅融合發展的蓬勃力量。

傳統工藝提質升級

一根竹子能做什麼?青神縣給出答案:把它做成了兩朵“花兒”。

一朵是竹編藝術之花。走進青神國際竹編藝術博覽館,一幅《國寶圖》映入眼簾:兩隻熊貓在竹林邊嬉戲,憨態可掬,不僅畫面傳神,觸感更如絲綢般細膩。館內展品琳琅滿目,既有售價幾元、幾十元的竹蜻蜓、竹蚱蜢等小物件,也有標價五六位數的竹屏風、竹字畫等高端作品。從日常用品到貴爲國禮,每一件都令人歎爲觀止。

青神竹編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陳雲華介紹,青神竹編以當地優良的慈竹爲原料,根據需求精細加工,最複雜的工序需經過刮青、啓篾、分絲、編織等數十道,最終制成薄如蟬翼、細若髮絲的竹絲,並運用特殊技法編織成精美絕倫的竹編工藝品。“一車竹子只能賣幾百元,而一件竹編工藝品可能價值上萬元,這就是青神竹編的神奇之處。”陳雲華說。

自2018年起,青神已成功舉辦六屆“中國國際竹產業交易博覽會”。僅2024年竹博會期間,就吸引國內外15萬餘人蔘會觀展,現場成交額超8000萬元,簽約22個項目、總金額達50億元,會後線上成交額突破4億元。如今在青神,竹編已形成完整產業鏈,帶動近2萬人就業。“青神竹編”作爲國家地理標誌產品,連續三年躋身全國區域品牌百強榜。

另一朵“花”是“斑布”,即四川環龍新材料有限公司生產的全國首張竹纖維本色生活用紙。該企業以當地漫山遍野的竹子爲原料,截至目前,累計使用竹材超400萬噸,累計銷售額突破120億元,助力農民增收近25億元。近年來,斑布在“雙11”購物節中始終穩居本色紙銷量榜首,是星巴克、肯德基等品牌的重要供應商。公司相關負責人劉瑋哲表示,斑布備受青睞,得益於其低溫萃取不漂白技術,在環保性與安全性上優勢顯著。2022年,斑布健康竹產業園一期項目建成投產,年產值超25億元。待二期項目全面建成投產後,整個產業園預計可實現產值100億元,帶動5000餘人就業,幫助農民增收10億元。

創新驅動產業突圍

青神的產業發展,不僅在於竹韻悠長,機械製造產業同樣奏響了高質量發展的強音。如今,青神機械製造產業聚集成鏈,成功培育兩家本地上市企業、4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4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躋身全國機械產業集羣百強。

30年前,四川德恩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還是一家小作坊。如今,德恩精工已成長爲涵蓋工業機器人、數控切削機牀、機械傳動與傳動聯結件、機械非標定製件產品的上市公司,產品市場覆蓋40餘個國家和地區。“公司能發展到今天,關鍵得益於科技創新。”德恩精工總經理辦公室主任李小紅介紹說,公司堅持推動“工業物聯化+管理信息化+大數據應用”融合的數智化轉型發展路徑,這兩年,公司自主研發的128臺機器人相繼上崗,實現人工減一半、產能翻兩番的喜人成績,以德恩精工爲龍頭的精密傳動件產業入選全省特色產業集羣。

走進四川丹甫環境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一派火熱景象。作爲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其在小規格製冷壓縮機細分市場長期佔據“半壁江山”。一家40多年的老廠,何以保持強勁的發展勢頭?公司製造管理部部長王曦介紹,核心在於持續創新。公司獲得發明專利等各種專利60餘項,其中,“小型製冷壓縮機規模化生產關鍵技術與應用”榮獲2022年度首屆四川省機械工業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小資源做出大文章

與工業項目相比,長不盈寸的螢火蟲似乎不值一提,但小小螢火蟲,正在改寫青神文旅大文章。三月底四月初,翠竹滿山,氣候溫潤,青神迎來最好的觀螢季。在中巖、天池村等最佳觀螢點,成羣結隊的遊客專程從外地趕來觀賞這些對生態環境要求極高的小精靈。中巖景區工作人員介紹,高峰期每晚觀螢遊客數以千計,去年觀螢季全縣接待觀螢遊客25萬多人次,帶動全縣酒店入住率達95%以上。

此外,青神還充分挖掘文旅資源潛力。這裡是蘇東坡求學地,中巖景區、蘇母祠廉潔文化基地承載着深厚的文化底蘊;國家級傳統村落漢陽古鎮、國際竹編藝術博覽館,展現着獨特的人文風情。青神縣文廣旅局局長餘瑤表示:“旅遊不是非得要投大資金、造大景點,資源普通的縣,紮紮實實把一個個小景點建好,把旅遊建設與文化、環境建設融合起來,也是一條很好的發展之路。”如今,學習東坡文化、竹編藝術以及專程來看螢火蟲的遊客絡繹不絕,每天都有幾十輛大巴車駛入青神縣。

從一根竹子的深度開發,到機械製造的創新突破,再到文旅產業的蓬勃興起,青神縣以“小縣域”承載“大發展”,用實幹與智慧書寫出產業與文旅融合發展的精彩答卷。(經濟日報記者 鍾華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