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今年將實施約3800個城市更新項目

近日,住房城鄉建設廳發佈《四川省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方案(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徵求意見稿》),明確了未來五年四川城市更新的方向和重點。《徵求意見稿》圍繞城鎮老舊小區整治改造、城中村和老舊街區廠區更新改造、城市生態系統修復等8大重點任務,給出了老舊街區活力再現、歷史片區傳承復興等6個實施路徑。  其中提到,2027年底,2000年底前建成的需改造老舊小區應改盡改,因地制宜逐步改造2001年至2005年底前建成的老舊小區,形成一批老舊小區改造版的“川居好房”。  《徵求意見稿》還設立了階段性目標:2025年全省啓動約600個城市更新重點片區,實施約3800個城市更新項目;到2027年底,建成50個省級城市更新重點片區樣板,支持各地以更新重點片區爲載體整合資源、集成項目;到2030年,城市更新工作機制、支持政策、技術方法和管理制度更加完善,可持續城市更新模式基本形成。

8項重點任務囊括基礎設施升級、生態修復等

《徵求意見稿》提到了8項重點任務,不僅包括了老舊小區、街區廠區、基礎設施的更新改造,還提到了生態修復、文化保護傳承等內容。  在老舊小區、街區廠區更新改造方面,《徵求意見稿》提出,將以供排水、供電、燃氣、通信、消防、安防、生活垃圾分類等配套設施更新及小區內建築物屋面、外牆、樓梯等公共部位維修爲重點,大力整治小區安全隱患。加快推動既有住宅增設、更新電梯。2027年底,2000年底前建成的需改造老舊小區應改盡改,因地制宜逐步改造2001年至2005年底前建成的老舊小區,形成一批老舊小區改造版的“川居好房”。  此外,《徵求意見稿》還提出,要有序推進城中村改造和老舊廠區改造,探索“握手樓”片區整治,加大政策整合創新力度。盤活城市工業遺產、閒置低效廠區廠房,完善基礎設施,改造廠房建築,提升公共環境,植入新型業態。2027年底,培育50條以上具有新業態、新場景代表性的老舊街區,培育10個以上具有創意產業集羣、創新文化引領的老舊廠區。  在既有建築改造利用和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改造方面,《徵求意見稿》也給出了對應的任務目標。如將加強低效樓宇、商業設施等存量房屋改造利用,推動功能轉型和混合利用。同時,持續推進老舊燃氣管道“帶病運行”專項治理。開展污水管網精細化治理,加強城市生活污水收集處理。推進環境基礎設施、垃圾分類、照明設施更新改造,推進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超低排放技術改造,規範城市建築垃圾處置和資源化利用。2027年底,全省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平均達70%以上,城市安全生命線工程建設取得明顯成效。  在城市生態系統修復與歷史文化保護傳承方面,計劃到2027年底,全省新增和改造口袋公園、社區公園500個以上,新建城市綠道1000公里以上,公園綠化活動場地服務半徑覆蓋率達83%。同時,2027年底,完成10片歷史文化街區保護提升,構建具有四川特色的城鄉歷史文化保護傳承體系。  《徵求意見稿》還將完整社區建設與城市功能囊括在內,提出要持續推進完整社區建設,排查設施配套、環境建設、服務治理等問題,補齊養老、托育、健身、停車、充電、菜市場等設施短板。

6條實施路徑歷史傳承復興與街區活力再現

如何讓四川城市煥發新活力?《徵求意見稿》從不同角度給出了6條實施路徑。  在老舊住區宜居改造方面,通過政府統籌、居民共治和市場運作,以完整社區理念統籌實施城中村、老舊小區、危舊房等老舊住區宜居改造。以房屋安全隱患治理爲重點,同步實施設施補短、服務完善和環境提升等項目。  在歷史片區傳承復興方面,通過政府主導、專家支撐、國企示範和公衆參與,開展歷史片區保護修繕、肌理梳理、騰退收儲和活化利用,推動歷史遺存保護、基礎設施完善、業態功能升級,促進歷史文化街區及周邊區域整體復興。  在老舊街區活力再現方面,通過政府統籌、市場運作、社會協同,以“O+EPC”模式統籌使用片區資源。引入專業運營方,聯動商家和居民共同組建自治聯盟,統一街區的管理、運營、品牌、服務及物業,實現項目可持續運維,激發街區活力。  在綜合片區多維煥新方面,提出建立羣衆意願長效收集機制,結合多方面需求,採用調結構、疏交通、優產業、激活力等多類路徑,實現片區“單一功能”向“複合業態”轉變,實現“大片區激活功能、小地塊縫合民生”的雙重目標,形成“更新—惠民—可持續”的良性循環。  此外,《徵求意見稿》還提出了老舊廠區提質增效與特色片區地標重塑。同時,發佈了對土地利用、產權保障、規劃指標、金融財政政策、項目審批管理等方面的支持政策。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楊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