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馬斯克不懂AI,劉慶峰底氣何來?
"AI競爭的中國路線"
近期,"高尚的開源小翠鳥"在社交平臺發文稱:"哎呦!科大訊飛慶峰總今年6月評價馬斯克,原話:‘馬斯克實際上對人工智能,我不認爲他真的懂’。科大訊飛都有資格評價特斯拉+SPX+X媒體了,慶峰總壓根沒有研究過馬斯克的大模型吧!說出這種話來!你的星火有人家厲害嗎?你的市值、產品力,什麼水平能跟人家比,還說人家不懂!盲目自大!訊飛還好沒有走起來,走起來世界第一技術大牛,都是劉慶峰的!"。他發文後還@私募大佬但斌。
以投資英偉達、茅臺聞名的私募大佬但斌隨後回覆稱:"他(劉慶峰)就像我見過的金融行業的某些人,屁大點本事,就牛逼哄哄的不得了,老子天下第一!謙虛點不行嗎?"
這引發軒然大波,被媒體解讀爲私募大佬但斌懟劉慶峰"屁大點本事,就牛逼哄哄的不得了",四處傳播。後來,但斌刪除了回覆,但討論在持續發酵。馬斯克真的不懂AI嗎?劉慶峰沒有資格評判馬斯克?作爲國產AI的代表之一,科大訊飛如何面對國內外頭部AI企業的競爭?
說馬斯克不懂AI,草率了
10年前,自動駕駛等是人工智能經典的應用場景,國內頭部AI企業百度一開始也是豪賭自動駕駛。
馬斯克作爲實控人的特斯拉,2014年推出自動駕駛輔助系統Autopilot,每一輛車都預裝。2024年6月,特斯拉在全球生產了600萬輛電動汽車。由於龐大的車隊數據不斷訓練特斯拉的FSD,讓其在智能駕駛上處於第一陣營,連百度創始人李彥宏近期也承認特斯拉的純視覺智駕路線可能更符合市場需求。2019年,特斯拉推出自研的自動駕駛FSD車載芯片,並推出採用自研FSD芯片的Autopilot 3.0自動駕駛輔助系統。2020年,特斯拉將自研自制電芯並開始部署神經網絡訓練集羣Dojo system。
2025年7月,懂車帝的智能駕駛實際路測裡,特斯拉model 3和model Y兩輛車取得了測試成績第一的成績。
而現在全球最領先的人工智能公司OpenAI,馬斯克也是創始人之一。OpenAI 2015年由馬斯克和奧特曼共同創立,當時是爲了確保人工通用智能(AGI)不會落入少數公司(如谷歌)的控制中。2015-2018年,馬斯克和奧特曼關係親密,經常餐聚,探討人工智能終局(你就說他了不瞭解人工智能吧)。
馬斯克2018年追求OpenAI多數控制權併成爲公司CEO未果後離開,2020年退出 OpenAI董事會。2022年,OpenAI 推出ChatGTP,迅速成爲現象級產品,拉開這輪大模型的時代大幕。眼紅的馬斯克跳出來指責OpenAI追求封閉模型和商業化利益,背離了創立OpenAI的初衷,2023年7月,他宣佈創立xAI進行對抗。
說馬斯克是全球對OpenAI如何崛起最瞭解的人之一毫不爲過。
有外掛(搞過一個OpenAI)、有錢(曾是世界首富)的馬斯克搞起人工智能公司來也很猛——xAI在2024年5月宣佈完成高達60億美元的B輪融資,公司估值達240億美元(遠超同期科大訊飛1000億元出頭的市值);2024年12月24日宣佈完成C輪60億美元的融資(英偉達、AMD、紅杉、光速等資本加持),估值超過500億美元。
2025年3月28日,馬斯克宣佈xAI"收購"其同樣控制的社交媒體平臺X(原Twitter),整體估值被定爲1130億美元(xAI約800億美元,X平臺330億美元)。如此多的錢砸下去,可以買最先進的GPU,僱傭最好的AI人才(核心團隊來自DeepMind、OpenAI、谷歌研究院、微軟研究院和特斯拉等頂尖機構的AI人才),讓xAI的大模型產品Grok很快爬到全球TOP4的位置。(科大訊飛每年45-50億元的研發投入,且GPU等高端芯片購買還受限,要讓訊飛星火大模型跟xAI打贏,要求太高了)
更強悍的是,xAI跟X合併後, xAI能夠更直接、合規地獲取X平臺擁有海量的實時文本、圖像和視頻數據,提升模型訓練效率和多樣性。同時,X平臺也能給Grok提供應用場景和分發渠道(賣訂閱服務),xAI和X平臺還能共享GPU等算力資源及AI技術人才。Grok更多的應用場景當然可以跟特斯拉、SpaceX等馬斯克旗下的科技企業結合。
AI老兵的中國路線
xAI這個量級的融資、燒錢規模和速度,估計國內也就騰訊、字節、阿里(未來3年3800億元,平均每年1266億元)能跟隨一二。
其他的中國AI企業,尤其是獨角獸企業,背後的大資本(比如階躍星辰、MiniMax)相當一部分是國資。據《科創板日報》7月25日消息,大模型公司階躍星辰(六小虎之一)正在進行新一輪融資,金額預計超過5億美元,或成2025年中國大模型行業最大融資,投資方包含上海國有資本投資有限公司等戰略投資方。7月14日,MiniMax宣佈完成新一輪近3億美元融資,上海國資母基金領投,估值飆升至40億美元。
國資有保值、增值需求,其風險偏好程度遠不能跟美元基金比。他們一般大額資本投入一家獨角獸公司後,要求被投企業儘快衝刺上市,以確保投資的安全性和明確高回報退出路徑。當然,這些AI獨角獸企業所以願意拿國資的錢,一方面確實現在國資纔有大錢,另一方面國資還能帶來訂單(2B和2G,比如政務、金融、交通等領域的訂單,君不見"AI四小龍"大部分靠2B和2G訂單活着)。
這不,7月22日新浪證券報道稱MiniMax已秘密提交了香港上市申請。智譜AI的最新一輪融資於2025年3月完成,金額超10億元,投資方包括杭州城投產業基金、上城資本等地方國資機構。4月15日,智譜AI宣佈啓動上市輔導,最遲年底提交招股書。
這一批AI獨角獸公司運氣不錯,趕上風口,被各種資本、國資押注,有機會迅速實現資本化。
回到劉慶峰,他大學時即開始研究智能語音技術,拿過智能語音領域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2003年和2011年)和一等獎(2023年度),從技術角度看,他可能比馬斯克更懂AI。但劉慶峰時代的AI(語音合成、識別、評測)和馬斯克時代的AI(實時互動,多模態思考和執行)又不一樣。
劉慶峰博士畢業即開始創辦科大訊飛,實現從研究人員到企業家的轉變,最後走出困境,也是靠把2B和2G的生意閉環跑通。
1973年出生的劉慶峰,1990年以高出清華大學分數線40分的成績考入中國科技大學電子工程系,此後幾乎一直都是大學所有數理科學考試的第一名。1992年他被當時中國人機語音通信和數字信號處理領域的專家王仁華教授特招到中科大實驗室做語音研究(一般要到研究生才能進入)。隨後他在中科大讀研究生、博士生,一直研究語音技術,獲得過"挑戰者杯"一等獎,也幫華爲完成過114電話語音平臺(賺了5萬元),看到了智能語音技術商業化的可能。
1999年,他在王教授支持下,牽頭創立科大訊飛前身-安徽硅谷天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成爲第一大個人股東(2008年上市前佔股約9.47%),且其中科大教授、博士碩士高技術團隊的背景,讓其得到了合肥政府引入的3000萬元投資。科學家變成企業家不容易。2000年,他們將掌握的語音技術做成產品——"暢言2000"(相當於電腦上的Siri)上市,產品太超前(當時PC還沒普及,哪裡有人大規模用語音交互),很快成爲先烈,最慘的時候公司賬上只有20萬元。科大訊飛怎麼活下來的?政府撥款和不斷做項目。
科大訊飛2008年衝刺上市提交的招股書提到,政府和行業各級主管部門爲落實國家科技和產業發展戰略(避免2000年前中文語音技術全部被外企壟斷情形再現),向科大訊飛撥付了較多的基礎研究經費或重點項目專項經費—2005年、2006年、2007年分別爲520.57萬元、716.38萬元和824.20萬元,佔當期歸母淨利潤的比例分別爲52.13%、20.38%和15.41%(2005年沒政府經費,科大訊飛利潤少一半)。
科大訊飛當年核心的產品有兩個——
1、語音支撐軟件(嵌入合作伙伴),以語音核心技術授權使用的形式提供給各行業開發商,爲開發商(電信級和嵌入式)在其系統和產品中集成語音技術提供支撐。電信級語音平臺面向電信、金融、政府等需要大規模併發服務和高穩定服務的行業應用領域,典型合作伙伴有華爲、中興、貝爾-阿爾卡特等;嵌入式語音軟件面向手機、導航終端、學習機、MP3/MP4/PMP等數碼終端產品,典型合作伙伴有聯想、海爾、日立等。
2、語音應用軟件(行業應用產品/系統):基於自有的語音技術,以行業應用產品/系統的形式對外銷售或合作運營。如面向電信增值業務領域的彩鈴/炫鈴語音搜索系統;面向普通話等級考試應用的計算機輔助普通話口語評測系統;以及面向大型企業/政府,融合智能語音和語言技術,具有協作、通訊、互聯等關鍵支撐服務的應用系統等。爲了賺錢,科大訊飛團隊還承接教育、石化、電信、政府等行業的信息工程和運維服務外包業務(集中在安徽省)。
當時智能語音技術(合成、識別、評測)先用在電信、金融等行業,主要滿足消費者通過電話、手機查詢所需信息並用語音播報的需求(中國電信168系統和呼叫中心中應用)。
科大訊飛接到的大項目,比如"農村遠程教育"(國家教育部、發改委、財政部聯合啓動)、"校校通"(安徽省撥錢),最後出錢方大多來自政府。連科大訊飛上市募資的用途也是面向這幾個方向的項目。
要接到政府和國央企的訂單,能跟華爲、聯想、中興等IT企業合作,首要條件是智能語音技術過硬(當然,2002年科大訊飛獲得聯想300萬美元投資也是重要背書)。劉慶峰技術上還是有真本事的—科大訊飛長期跟中科大、中科院、清華大學研究團隊合作,2003科大訊飛牽頭研究的中文語音技術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2006年,科大訊飛智能語音技術自然度率先超過普通人說話水平,英文語音合成技術連續兩年囊括國際英文大賽(Blizzard Challenge)第一名;自主研發的嵌入式語音識別技術以及與Nuance合作的電話語音識別技術已達實用水平。2006年,科大訊飛在中文語音合成技術市場份額第一(佔73.4%)。
很多人不理解,現在爲什麼科大訊飛在教育行業(含學習機)爲什麼佔有率那麼高(高端學習機市佔率第一),你也不看看科大訊飛是靠什麼起家?除了接教育領域的大項目外,還跟手機、地圖和導航終端、好記星等學習機TOP品牌合作智能語音技術(這是它們後來殺入學習機、翻譯機等市場的前因)。
說實話,彼時科大訊飛的智能語音技術跟今天比,稍顯稚嫩。論砸錢燒大模型技術,劉慶峰拍馬也趕不上馬斯克,但好在中國有DS、通義千問、豆包等開源的大模型,科大訊飛通過2B和2C的產品,服務了教育相關部門、學校、老師和學生,積累了最爲豐富的教育"數據",這足以讓科大訊飛的大模型(可以借鑑開源模型)在2025年高考考試等實測中拿到最高分(誰也架不住你天天在教育上琢磨和訓練)。科大訊飛長期將智能語音技術應用在會議翻譯、翻譯機等領域,這也讓其在這個細分賽道擁有足夠的數據形成壁壘。還有醫療、城市等領域,科大訊飛耕耘多年,也有中科大等背書,拿下更多客戶不是問題。不過需要科大訊飛警惕的是,7月30日,OpenAI在ChatGPT中推出學習模式,讓其變身爲不是隻會甩答案的工具人,而是提供"私教服務",一步步引導用戶思考問題得出正確答案。這種新的範式,會否對傳統的教育帶來衝擊,有待觀察。
科大訊飛在智能語音這個領域的積累是足夠深重的,而2025年又是具身智能(含AI眼鏡、人形機器人、自動駕駛汽車、AI手機等)的爆發之年,7月底的上海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滿眼都是各種機器人。而具身智能的輸入輸出(所謂的OS),語音是一個比文字更高效的方式。科大訊飛抓住這個機會,變成具身智能時代Inside級的存在,也是一家很有想象力的AI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