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好的“包退”不退了?記者調查數萬元學費追討無門

來源:長沙晚報

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舒元臻 實習生 徐琳

“說好的可以退全款,現在只退了我們1萬元!”7月31日下午,從山東遠道而來的魏女士向長沙晚報全媒體羣衆工作平臺反映,“包退”承諾成空談,數萬元學費追討無門。是什麼事情需要魏女士從山東趕過來處理?對此,8月1日,晚報幫幫團記者進行了一番走訪調查。

消費者

繳費輕輕鬆鬆,退費千難萬難

“我們是在國內主流社交平臺上看到這個教育諮詢公司發佈的視頻,聲稱執業醫師資格證可以包考包辦的廣告,然後我們就在線上聯繫他們報名了這個所謂的VIP拿證的通道。”8月1日下午,晚報幫幫團記者在雨花區旭輝國際廣場寫字樓1層見到了分別從山東、江蘇遠道而來的魏女士和林女士。

“公司給我們承諾的是一年就可以拿到資格證,如果拿不到證的話,就可以全額退款。現在已經到了合同約定的時間,但我們並沒有拿到資格證,7月31日來公司要求退款還鬧到派出所,公司也才退我們每人1萬元。”魏女士心急如焚地告訴晚報幫幫團記者,經自己多方打聽才知道這個資格證根本就是不可以花錢買的,只能自己去報考,所以匆匆趕來退款。

晚報幫幫團記者翻閱魏女士和林女士提供的培訓項目輔導協議等材料發現,該教育諮詢公司提供給兩人的服務內容均顯示爲“甲方提供的培訓項目:臨牀執業醫師資格證”,費用分別爲88000元和90000元。其中林女士報名日期是2024年6月15日,已付款45000元,取證日期是2025年6月30日,顯然早已超過約定的時間;魏女士的報名日期是2024年7月30日,已付款44000元,取證日期是2025年7月31日。

記者注意到,合同中還提及“因甲方原因致乙方未能獲得相關證書,或者甲方未辦理出證書,則在三十個工作日退還全部費用給乙方”“甲方應在本協議履行期間通過專業培訓,使乙方取得證書或相關等級的成績合格證明”等內容。

魏女士還向記者展示了該公司工作人員在微信中的承諾:“我們這邊通過公司渠道內部關係去幫你補錄報名信息,再去幫你操作技能筆試成績,讓你可以在官網查到最後下證”“如果沒出證的話,費用這邊會全額退款給您的”。

“公司從未給我們進行專業的線上線下輔導和培訓。”魏女士和林女士均表示從未接受過合同中所說的“專業培訓”,公司沒有給予任何服務。“我想通過這個事情給大家一些警示。跟我們一樣的受害學員應該不少,但他們可能工作忙或者其他原因,沒有來公司現場退費。”魏女士坦言,該公司在國內很多家主流社交平臺十分誇張地宣傳,非常容易誤導人。

公司

多方協調 將在未來幾周分批次退款

在瞭解基本情況後,記者下午1時許與魏女士、林女士來到旭輝國際廣場寫字樓裡的這家教育諮詢公司。

由於工作人員都在午休,熄燈後的辦公室顯得十分安靜。“領導們都在休息,我們是2點鐘上班。”因爲7月31日來過公司催退款,工作人員認識魏女士、林女士,並把她們引到了接待室。在等待半小時後,辦公室開始活躍起來。記者注意到,不大的辦公室裡擺放着十餘臺電腦,約十來個看起來20歲左右的工作人員坐在電腦前擺弄着手機聊着天,通過網絡推廣公司業務即是他們的主要工作。

“她們的事情昨天已經說清楚了的,我們已經拿出了誠意,每人昨天已先退了1萬元。”一位自稱是該公司主管的女士告訴記者,但當記者說明來意,希望協調將遠道而來的魏女士、林女士餘款一次性退還時,該主管表示要與領導請示商量。“我們是正規公司,我們也沒說不退,只是現在公司經營困難,一次性拿出近7萬元不可能。”公司負責人肖先生表示,剩餘款項都會退,只是在時間上要往後推一些。

“7月31日、8月1日兩日,公司的工作人員還在曬單,一共開了10多萬元。” 對於負責人的說法,林女士表示並不可信,並拿出了公司工作人員“曬單”截圖。對此,肖先生稱並不是只有魏女士、林女士的退款要處理,公司還要運營還有其他事情要處理。由於雙方無法達成一致,期間還爆發幾次小衝突,一名從單獨辦公室出來的戴眼鏡女子放話“今天這個錢就不給她們退”,魏女士、林女士認爲此女子纔是真正的老闆,但肖先生表示只是“很好的朋友租了工位在此”。

爲協調此事,記者又聯繫上公司所在社區相關負責人。經過幾小時的協調,公司當日再各退5000元,並分別簽訂協議,林女士和魏女士各自剩餘的30000元和29000元,將分別分四周和七週結清。

支招

警惕高額預付費、誇張宣傳

無獨有偶,8月1日上午從懷化趕來的文先生也通過長沙晚報全媒體羣衆工作平臺找到晚報幫幫團記者,表示自己在主流社交平臺上看到湖南某教育科技公司安排的客服發佈的信息,稱“有能力將在編教師調動到長沙當老師”,因此自己於今年4月6日簽了合同並交了12萬元。“期間每月都向公司詢問調動進度,回信都說‘調動沒有問題,領導在辦’。”文先生表示直到7月下旬才知道自己上當了,於是7月30日來到長沙要求退款。“30日當天退了6萬,31日又退了4萬。剩下的2萬原計劃在8月5日退款,但我時間上等不起也怕夜長夢多,所以尋求記者的幫助。”在晚報幫幫團記者的陪同下,8月1日上午文先生順利地拿回了最後2萬元。

記者注意到,目前很多社交平臺高效拿證、學歷提升、免試認定教師資格證等廣告內容依然存在,也有不少上當的網友留言發帖提醒大家不要上當受騙。那如果已經遭遇上述幾位消費者同樣情況的該如何處理?

“與機構協商嘗試協商退款,通過書面形式明確提出退費訴求並保留溝通錄音;保存所有證據比如合同、付款憑證、宣傳材料、聊天記錄、現場錄音等;通過多途徑同步施壓,向消費者協會或市場監管部門舉報投訴,向當地教育局舉報機構違規行爲;也可通過民事訴訟主張解除合同退費並償還損失;若涉嫌詐騙(如虛假承諾、無實際服務),可能涉嫌合同詐騙罪,攜帶證據向公安機關報案。”湖南楚知律師事務所卜嘉緯律師提醒,所有國家資格證均需通過國家統一考試正規渠道獲取,不存在“包辦包過”,切勿輕信花錢買證;判斷公司正規性,可查營業執照及相關資質,通過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覈實信息,警惕高額預付費、誇張宣傳,簽訂合同時明確服務內容及退費條款,留存證據以防糾紛。

魏女士、林女士剩餘的款項能否按照協議約定的時間到位?晚報幫幫團記者將持續關注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