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股》烏克蘭重建中將扮演什麼角色?臺泥董座:有效支援

臺泥總經理程耀輝也指出,烏克蘭戰前的水泥市場需求爲1,400萬噸,戰爭爆發後已降至400~500萬噸,當地許多水泥廠受損,未來重建確實可能帶來龐大需求,且船運從黑海南邊運到北邊,僅需約一天的時間。此外,張安平也透露臺泥將持續積極於非拓展業務版圖,近期將於迦納推動新產業計劃,並他強調,我們的發展不止於此,會持續前進。

張安平強調,今年集團兩大主軸是低碳與電力!其中關於低碳,水泥業要繼續往低碳改善方向走,且低碳並不表示沒有競爭力,低碳的過程當中會讓我們成本往下降,讓我們的產品的品質往上升,所以低碳發展會是臺泥的競爭力。

張安平也提到目前AI的基礎是算力、大模型與數據,還有很大一塊就是電力,而這些電力需要的是穩定而且是安全的。張安平表示,這就是我們臺泥在綠能也好,在儲能也好所做的事情。臺泥也不只是在臺灣發展電力,我們已擴張到國外。

談及人工智慧(AI)對企業的影響,張安平表示,臺泥雖無法自行研發大語言模型(LLM),但能夠透過現有AI技術,實現產業升級與效率提升。張安平也提到,現今AI發展迅速,許多90後年輕創業者已在市場上展露頭角,例如近期備受關注的Manus AI。他打趣地說:「年輕人用拉丁文命名Manus,我們這輩的就用希臘文提出Mobilis in Mobili吧!」臺泥今年率國內企業之先招募數位智能領航師,也顯示對年輕AI世代重視。張安平表示,「我們不拘學歷,只要具備能力,願意學習並能夠有效運用AI技術,臺泥都會給予機會。」他強調,最終面試關卡將由他親自把關,確保新進員工具備實戰能力,能夠爲企業帶來價值。

至於今年如何看待?張安平則迴應,渾沌的情形下,沒有辦法講未來,只能思考自己該不該走下去。我們做事情就是該走的方向,爲未來佈局。任何今年做的事情,絕對不會在今年就有結果,絕對是未來纔有結果。但這個樹還是要種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