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面光電雙面刃 陸加嚴監管

大陸水面太陽能總裝機容量達11.6吉瓦,爲全球最高。圖爲河北石家莊一處漁電共生光電場。(新華社)

臺南烏山頭水庫設置水面光電設施,近日引發民間爭議。對照大陸的情況,大陸近年來亦大力推動水面型太陽能,據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雙碳戰略研究團隊的報告指出,太陽能發電被列爲大陸新能源產業發展的重點方向,近年來在大陸迅速推廣。

至2021年,大陸水面太陽能總裝機容量已達11.6吉瓦,爲全球最高,覆蓋總面積達258.5平方公里,佔全球總量的95.1%。

對於外界關注的水質污染問題,報告指出需透過科學方式進行評估,水面太陽能的潛在負面影響包括遮光效應導致溶解氧減少,進一步削弱水體自淨能力。在淮南潘集一處漂浮式水面光電場,高覆蓋區域水質中的葉綠素a濃度明顯低於低覆蓋區域。

此外,報告亦指出,長期遮光與設備老化可能釋放有毒物質,影響水生生物的生長與繁殖。上海海洋大學2021年研究顯示,水面光電的遮光效應對6至7月間伊樂藻的根系生長造成不利影響,可能導致沉水植物衰退。

不過,水面光電也有正面效應。報告指出,此類設施可有效減少水面蒸發並抑制藻類過度繁殖,對水域生態環境具有保護作用。另德國研究團隊2021年9月發表的論文指出,水面太陽能系統可使水體中硝酸鹽濃度下降14%、葉綠素濃度平均降低17.5%。

在監管方面,大陸水利部2022年發佈《關於加強河湖水域岸線空間管控的指導意見》,要求強化對河湖範圍內光電項目的管理。2023年《關於支持光伏發電產業發展規範用地管理有關工作的通知》則對光電項目的選址提出嚴格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