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電雙雙漲價,島內要求民進黨檢討“非核家園”政策
來源: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陳立非】臺灣電力公司(臺電)大虧損,臺“經濟部”預計在兩週內決定電價調漲幅度。這波調整與過去不同,民進黨當局鎖定民生住宅及小商店用電,合計將有上千萬戶受到影響。與此同時,島內31年不曾調整的水費也傳出漲價的消息。水電雙漲對臺灣民衆的生活產生巨大沖擊,島內怨聲載道,要求民進黨當局檢討“非核家園”。
千萬戶家庭將受到影響
據臺灣《工商時報》報道,島內電價審議委員會在18日和20日一連召開4場工作小組會議,臺“經濟部”將提供臺電財務狀況、燃料價格趨勢、對物價影響評估等數據給審議委員參考,爲月內召開電價審議委員會做準備。針對電價是否調整,臺“經濟部”官員稱“還在覈算中”。但臺灣《經濟日報》披露稱,臺電年初就提出所謂財務改善方案,“爲打平2025年約500億元(新臺幣,下同)的虧損,電價平均漲幅約6%”。其中,臺灣地區工業電價近年經多次調漲已逼近韓國工業電價的天花板,預計調幅有限。因此,這波漲價主要鎖定330度以下民生住宅及小商店用電,臺電提出爭取調升至每度約2元至3元多,調幅大約在11%至25%之間。至於小商店0到330度用電,預估調幅在25%至33%。報道稱,目前島內家庭民生用電330度以下有904萬戶,用電330度以下的小商家有33萬家,不過臺灣電費是採用累進制度,因此調升民生及小商店330度以下用電,1360萬家庭用戶及91萬小商店將全面受到影響。
有臺媒算了一筆賬:以目前島內家庭平均每月用電338度的非夏月電價計算,估計每月電費將增加100多元。據臺灣聯合新聞網17日報道,臺南有小吃店老闆直言,食材漲價風聲年初就已四起,有同業早就漲價,他們則是自行吸收,但如果電價真的漲一成以上,他們的成本還會再上揚,“不跟着漲一成恐怕活不下去”。
另外,31年未調整的水價也恐將調升。據臺灣《中國時報》17日報道,臺灣自來水公司(臺水)現在每賣1噸水虧2.45元,去年稅後虧損39.49億元,今年估計將再虧59.34億元。今年初,鑑於臺水漏水率偏高、虧損嚴重,臺“行政院長”卓榮泰指示其檢討水價。報道稱,目前臺水水價分四段:第一段10度以下,每度7.35元;第二段11至30度,每度9.45元;第三段31至50度,每度11.55元;第四段51度以上,每度12.075元。臺水傾向第一段不調整,第二、三段微幅調漲,第四段調漲並增加級距,目前傳出會增加200度以上、1000度以上、4000度以上,拉大漲幅,平均水價將會從10.7元漲到近15元,漲幅達四成。臺媒注意到,水價調漲尚未拍板,臺水已悄悄地在官網常見問答上詳細介紹臺水1974年成立以來歷次調漲水價的情況,疑似爲可能的調升“打預防針”。
試圖掩蓋錯誤的能源政策
根據2024年臺“經濟部”旗下四大公營事業財報,臺電去年虧損411億元,累計虧損超過4200億元;“中油”受到國際油價衝擊,去年虧損355億元,連續5年虧損,累計虧損691億元,負債比將近93%;臺水連續兩年都虧損約40億元。只有“臺糖”去年稅前淨利57.51億元。
針對這波電價調整,臺“經濟部”稱,俄烏衝突影響燃料價格是全球性現象,過去3年全球多數地區都多次大幅調漲民生電價,臺灣住宅用電近3年累計調幅僅7.1%。國民黨桃園市議員凌濤駁斥稱,“經濟部”的說法完全是倒果爲因,試圖掩蓋自己錯誤的能源政策。臺電之所以會虧損累累,根本原因是民進黨當局長期推動“非核家園”政策,讓臺灣能源結構過度依賴進口燃氣,導致發電成本居高不下。他批評臺“經濟部”不檢討政策根源問題,反而指控“立法院”刪減預算會影響電網建設、供水穩定,甚至恐嚇民衆漲電價,再甩鍋國際燃料價格,種種行徑不過是推卸責任、掩耳盜鈴。屢漲電價等於民衆被扒好幾層皮,若繼續擺爛、甩鍋,將危及臺灣能源安全。
值得一提的是,爲緩解島內用電緊張狀況,臺“經濟部長”郭智輝去年拋出“到菲律賓蓋綠能電廠,再輸電回臺”的想法。據臺灣中時電子報17日報道,《臺菲電力合作評估報告》日前出爐,31頁的內容六成都在介紹菲電力,僅有12頁涉及“電力輸送回臺評估”。報告稱,因國際尚未有符合條件的海纜布建實績,短期若通過電池船送電,每度運輸成本高達5.5元,高於郭智輝說的每度4元,尚有障礙必須克服,這還不包括電價成本。臺灣《聯合報》18日評論稱,報告等於直接說此方法不可行,“打臉自家部長”。
落入物價上漲的惡性循環
臺灣門戶網站雅虎奇摩以“電價4月起擬漲6%,你的看法如何?”爲題發起網絡投票,結果顯示69%的網民不贊成漲電價。“中廣”前董事長趙少康17日稱,漲電價會讓百工百業成本上升,給了萬物漲價的理由,一個家庭會被剝無數層皮,對本來生活就很困難的基層民衆來說,是雪上加霜的打擊。島內電價在2022年、2023年各漲了1次,去年漲了兩次,加上下個月還要再漲,“4年來,工業用電漲了5次、民生漲4次。計算這幾次調漲的總幅度已經超過40%,誰的薪水漲這麼多?”趙少康批評道,歸根究底還是因爲民進黨錯誤的能源政策,讓全民受苦,民進黨“立委”席位沒過半都這麼鴨霸了,如果他們的“大罷免”計劃成功,大家的日子會更難過。
臺中市長盧秀燕17日表示,物價已經在漲,若水電價也漲,可能帶動物價再上漲,形成惡性循環,民衆生活恐雪上加霜。國民黨“立委”牛煦庭稱,水價調漲勢必推高臺灣企業的營運成本,讓臺灣企業的發展空間越來越窄,競爭力持續被削弱。而電力本是最可控的能源,民進黨卻因錯誤的能源政策導致企業成本節節上升,如今水價再漲,企業叫苦連天,連帶衝擊物價,最終讓全民買單。國民黨“立委”黃健豪質疑,水資源來自降雨,本身並無製造成本,爲何每度水竟虧損高達2.45元?當局每年編列大筆預算給“經濟部”“農業部”及各地方縣市政府進行水庫與管線維護,這些經費究竟花到哪裡去了?他批評,“漲水價根本就是當局缺錢搶錢”。
臺灣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吳大任表示,由於這波電價調整主要鎖定民生住宅及小商家用電,當局應該是因爲想避免衝擊出口競爭力,所以不再調整工業用電,但調漲民生用電、小商家,不僅影響約900萬戶家庭,更直接衝擊民衆的荷包,通脹壓力將會最有感,今年有再破2%通脹警戒線的風險。
故意拉昇民衆仇恨值?
“水電雙漲,拉昇了誰的仇恨值”,島內資深媒體人彭蕙仙18日撰文稱,即使水電價格非漲不可,爲了避免物價過度波動,通常應該錯開調漲時間。這次賴清德當局竟要同時調漲水電價,完全不顧及對通脹的加乘效果,不免讓人懷疑,“其動機恐怕不完全只是爲了反映成本”。聯想到臺“行政院”上週末剛啓動政策宣講會,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總召集人柯建銘早就直言,政策宣講會與“大罷免”就是“互爲表裡”,“時間上的巧合不得不令人質疑,水電雙漲爲的就是要拉高民衆的痛苦指數”。文章稱,賴當局就是要拿庶民經濟開刀,先通過政策宣講會散播藍白陣營聯手刪預算、凍結臺電補助款等消息,然後再調高一般民生住宅及小商店的電價,如此可拉昇民衆對在野黨的仇恨值,民進黨“大罷免”的氣勢就升高了。
不少臺媒呼籲民進黨檢討“非核家園”政策。近年來島內多個民調顯示,支持核能的民意已經成爲主流。像2024年臺灣《天下》雜誌針對能源議題進行民調,結果有七成民衆表示擔心臺灣有缺電風險,同意繼續使用核電的受訪者也高達七成。國民黨上個月做的民調顯示,74%的民衆支持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延長核電使用期限至60年。臺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新近的民調也顯示,63%的受訪者支持將核電作爲“2050淨零”的應對策略。
中時電子報17日發表社論稱,蔡英文曾一再承諾島內不缺電、不會大幅漲電價,但其任內發生過4次大規模停電,電價調漲4波,平均累計調幅爲35%,遠超馬英九時期的23%,產業電價的漲幅更高達66%,令企業叫苦不迭。賴當局在去年10月上任未及半年,產業電價就調漲14%,“電價一漲再漲,‘非核家園’該轉向了”。文章稱,民進黨的能源政策從無法穩定供電、電價頻頻調漲,到破壞生態環境、損害民衆健康及社會治安等各個領域的負面影響,早已證明民進黨的“非核家園”政策不該再進行下去了,“臺灣的能源政策已走到十字路口,下一步該如何,就在賴清德一念之間。期盼執政者能少一點政治動員,多一點對民生經濟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