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核家園”倒計時,島內擔憂電不夠用,民進黨被批“拖累臺灣經濟”
來源: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張若】“臺灣47年的核能歷史,至此畫上休止符,18日正式進入‘非核家園’時代。”臺灣《中國時報》12日報道稱,臺灣核三廠2號機將在5月17日停機除役,核電歸零。“非核家園”這項由臺灣地區前領導人蔡英文拋出的政策,連日來遭到島內猛烈抨擊。
據《中國時報》報道,核三廠2號機17日下午將開始降載,深夜12時解聯;接着控制棒插入反應爐內,數小時後功率歸零,正式停機。臺灣“中央社”稱,臺灣過去共有3座核電廠營運,2016年核電佔比超過10%,近年來核一、核二的電機組陸續停機,核三是最後一個關的。根據臺電統計,今年1月到3月核能發電量佔臺電系統約3.6%。
臺“行政院長”卓榮泰日前聲稱,有新的發電機組會加入,足以彌補用電缺口。臺電稱,計劃今年有近500萬千瓦大型燃氣機組加入供電行列,包含大潭7號機、興達新1號機等,可確保民衆用電需求。光電則成爲白天供電好手,今年4月單日光電發電量即超過1000萬千瓦,風力發電也超過300萬千瓦,風光合計佔整體發電量約1/3。
不過,島內仍對供電情況充滿憂慮。“商總”理事長許舒博譏諷說,當局保證2032年前供電穩定、沒有缺電危機,就像是結婚誓詞“我只愛你一人7年”“我保證7年內不外遇”一樣,婚姻忠誠度只保7年沒有人會接受,企業投資需要長期穩定,僅保證2032年不缺電,對企業而言就是不永續、不確定。他認爲,國際地緣政治不穩定,臺灣燃氣安全存量僅10到15天,甚至可能降至7天,再生能源發展又跟不上,只有核電延役可確保供電安全。
在野黨則力拼在覈三廠走入歷史前,通過“核子反應器設施管制法”修法給核電延役。據《聯合報》12日報道,國民黨“立法院”黨團表示,當天會再協商,創造更多對話空間,若仍不行,將於13日三讀表決。“立委”謝龍介指出,現在臺灣能源非常緊張,希望讓法令走在前面,臺灣不能付出大代價,不能“用愛發電,用心詐騙”。民衆黨黨團副總召集人張啓楷表示,希望13日能夠順利完成修法。此前國民黨舉行記者會公佈民調顯示,對於民進黨推動“非核家園”,臺灣未來將用火力發電,“不太支持”與“非常不支持”的比例達67.7%。
臺灣聯合新聞網稱,17日核三廠關機後,島內火力發電佔比可能高達83%至85%。目前火力發電原料97%依靠進口,會威脅臺灣能源韌性、能源安全。國民黨“立委”葛如鈞稱,近年臺灣民生用電平均每年調漲19%,嚴重衝擊民衆生活,同時人工智能發展所需電力越來越多,賴當局卻大砍穩定的電,臺達電等都不斷提示臺灣需要能源,而“經濟部長”郭智輝竟誇口說2032年電夠用,根本胡扯。
聯合新聞網分析稱,臺灣即將正式進入“非核家園”。而這個“非核”能持續多久,並不由民進黨當局決定,而是美國。前吉興工程顧問公司董事長陳立誠12日撰文稱,以臺灣而言,只有燃氣發電及再生能源(風電、光電)兩種選擇。其中再生能源靠天吃飯,在無風的夜晚,風電光電將全數停擺,顯然違反能源供應安全這一最基本的要求。
爲確保能源安全,一定要維持大量燃氣機組。但燃氣發電依賴由境外進口液化天然氣,從能源成本角度考慮,不論氣電還是綠電都遠比核電昂貴,不論何者取代核電,每年都將增加上千億元新臺幣的電力成本。文章稱,民進黨曾以反核爲號召,集結大批反核民衆轉而支持民進黨。但30年來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今日島內民意擁核力量遠大於反核,“民進黨爲何非要與主流民意對抗?目前正是放棄不合時宜的反核神主牌並恢復核電的最好時機”。
臺灣《中國時報》12日稱,臺灣47年的核能歷史將正式結束,與此同時美媒報道特朗普政府擬頒佈行政命令,加速核電廠建設應對電力需求。文章稱,臺灣多數民意支持核電,但民進黨當局始終不願調整,爲供電、減碳、電價帶來更大壓力,還拖累臺灣經濟,文章稱,“民進黨拿核安緊抱綠電,不僅供電目標年年跳票,更招來綠電蟑螂牟利。如今美國爸爸伸雙臂擁抱核電,若非有利可圖,否則賴當局有何理由繼續堅持非核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