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不著好痛苦 國衛院研究:青少年濫用鎮靜安眠藥風險升高
民衆若有失眠困擾,應及早尋求專業評估,濫用鎮靜安眠藥風險升高。示意圖/Ingimage
鎮靜安眠藥是處方管制藥品,用來改善入睡困難,但使用率逐年增加,誤用或濫用皆可能導致成癮。國衛院分析國內2014年與2018年全國物質使用調查結果,青少年使用鎮靜安眠藥比例從2014年的0.42%升至2018年的0.80%,短短4年幾乎翻倍。
國家衛生研究院副院長陳爲堅表示,分析臺灣2014與2018年的全國物質使用調查結果,青少年、成年女性的鎮靜安眠藥使用率及非醫療使用率皆呈上升趨勢,缺乏正確用藥觀念的年輕人,正面臨藥物濫用高風險。其研究成果已刊登於國際期刊「BMC Public Health」,呼籲政府針對不同族羣制定對應措施,防治鎮靜安眠藥不當使用。
健保署自2012年起,推行多項鎮靜安眠藥的用藥規範,加強監管開立鎮靜安眠藥處方並實施警告標示等。不過,有民衆未遵照醫囑用藥,包括透過非醫師處方取得鎮靜安眠藥、自行增加藥量等。陳爲堅提醒,這些「非醫療使用者」(non-medical use)具有較高的藥物濫用風險,鎮靜安眠藥屬於第三或第四級管制藥品,必須由醫師處方使用。
研究結果顯示,青少年使用鎮靜安眠藥的比例,從2014年的0.42%顯著上升爲2018年的0.80%,且青少年非醫療使用的比例皆遠高於成年人。陳爲堅指出,青少年面臨同儕互動、升學壓力,較易有失眠困擾。但這年紀不建議使用鎮靜安眠藥,恐干擾腦部發育並有成癮性,也可能有認知或學習障礙等副作用。
臺北醫學大學醫學院睡眠研究中心主任李信謙表示,大多數的睡眠障礙,會先從「失眠認知行爲治療」下手,不應一開始就用藥,民衆也不要把安眠藥當作萬靈丹。若用藥素養缺乏或不足,可能會導致服藥順從性變差,以及誤解藥物使用方式,忽略藥物成癮或副作用發生。
「分享藥物」是違法行爲,但服用親友吃剩的安眠藥或熱心分享安眠藥給朋友時有所聞,李信謙提醒,睡眠障礙的正確就醫觀念,是找出失眠的原因,進而改善生活作息。國人也要建立「睡眠教育」,養成規律作息與重建睡眠習慣,理性看待安眠藥正確使用,纔可避免長期濫用發生。
★珍惜生命,若您或身邊的人有心理困擾,可撥打安心專線:1925|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張老師專線:1980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