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碳”目標提出5週年 我國綠色轉型取得重要成果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賈驥業)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2020年9月,我國對國際社會作出上述承諾,這也爲我國按下了減碳的加速鍵。今年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提出20週年,也是“雙碳”目標提出5週年。相關工作成效如何?
8月15日,2025年全國生態日主場活動在北京舉行。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周海兵活動上介紹,5年來,我國已構建全球最系統完備的碳減排頂層設計和政策體系,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成效顯著,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穩步推進,城鄉建設綠色低碳水平持續提升。
數據顯示,我國煤炭消費比重由2020年的56.8%下降到2024年的53.2%,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由15.9%提高至19.8%。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規模全球最大、發展速度全球最快,持續保持新增裝機的主體地位,截至今年6月底,全國可再生能源裝機達到21.59億千瓦,約佔我國總裝機的59.2%。
“中國將‘綠色、清潔、低碳’融入交通強國建設全過程、各環節,加快構建綠色高效的現代化綜合交通體系。”周海兵提到,我國新能源汽車年產銷量均超1200萬輛,連續10年位居全球第一。截至今年6月底,我國電動汽車充電設施總數已達到1610萬個,充電設施縣域覆蓋率達到97.08%,鄉鎮覆蓋率達到80.02%。
截至目前,我國已培育66個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羣、6400多家國家級綠色工廠、490餘個綠色工業園區。2024年,我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比2020年下降11.6%,相當於減少11億噸二氧化碳排放量,是全球能耗強度下降最快的國家之一。
同時,我國大力推進城鄉建設發展綠色轉型。2024年,全國新建綠色建築面積占城鎮新建建築面積的比例超過97%,累計建成節能建築面積占城鎮既有建築面積比例超過66%;公共機構單位建築面積能耗、人均綜合能耗分別比2020年降低4%、5.1%;北方地區清潔供暖面積達209億平方米,比2020年增長近50%。
全球氣候治理的中國貢獻也日益彰顯。周海兵介紹,作爲全球最大清潔能源出口國和投資國,我國推動全球風電和光伏發電成本在過去10年間分別下降超過60%和80%。我國還深入開展應對氣候變化南南合作,與42個國家簽署項目文件,提供並動員項目資金超過1770億元人民幣,爲其他發展中國家,特別是小島嶼國家、最不發達國家和非洲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提供支持。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