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殺”!臺灣,突發!

中國臺灣金融市場波瀾驟起!

6月30日,中國臺灣股市大幅收低。截至收盤,臺灣加權指數大跌1.44%,並於收盤時段呈現跳水之勢。與此同時,臺灣匯市亦出現大幅波動,新臺幣在週一尾盤交易時段突然大幅走貶,據新浪財經今日15:30報道,新臺幣兌美元下跌2.5%至29.895,爲2001年5月底以來最大盤中貶幅。

那麼,究竟發生了什麼?此前新臺幣升值已經逼近臺灣的極限,有消息指出,今天下午三點後,中國臺灣主管部門強力進場買匯,令新臺幣快速下跌。上週,中國臺灣主管部門已經要求海外投資者退出通過ETF進行的新臺幣投機性押注。股市亦與匯市有關,今天股市一度因爲新臺幣升值而承壓,而主管部門的出手發生在下午三點之後,此時股市已經收盤。事實上,近期,新臺幣的強勢令臺灣市場頗爲頭痛。

股匯雙殺

中國臺灣股市今日低開跌逾百點,尾盤又在臺積電爆量萬張賣壓下,收盤下跌逾324.06點(1.44%),成交量約3542億新臺幣;三大法人合計賣超45.34億元。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截至收盤,指數年線22263點已然失守,且指數在收盤階段出現了跳水跡象,令其以最低價收盤。

針對臺股後市,分析人士認爲,後市需關注美國”對等關稅”暫緩期滿、美聯儲降息動向等,短線臺股累積不小獲利了結賣壓,且基本面6月至8月題材將轉淡。5月以來,新臺幣強勢升值,影響出口,臺股企業獲利恐低於原先預估。

此外,中國臺灣匯市亦是大幅波動。週一早盤,新臺幣一度走升,但臨近下午突然轉跌並大幅波動,新臺幣兌美元一度下跌2.5%至29.895,爲2001年5月底以來最大盤中貶幅。來自外匯市場的消息稱,下午三點後公股銀行強力進場買匯,令新臺幣快速下跌。上週五,臺灣匯市亦出現過類似走勢。

上週的數據顯示,外資持有中國臺灣最大反向股票ETF的份額已激增至9.147億股,比年初增長超過90倍。今年以來,新臺幣兌美元匯率累計上漲超10%,上月一度錄得1980年以來最大單日漲幅。海外投資者存在通過ETF進行新臺幣投機性押注的明顯特徵。

中國臺灣主管部門人士25日表示,爲避免外資匯入後,大舉加碼反向ETF炒匯,早在2020年便與臺灣“金管會”達成共識,明確外資持有反向ETF,佔ETF的發行量不得超過30%,且每天都在監控外資動向,只要查到外資疑似炒匯,就會“下逐客令”、要求立刻匯出。

歷史級空單出現

鉅亨網的數據顯示,外資在臺灣股指期貨上的空單留倉部位來到53159手,爲歷史最高水位。有分析指出,隨着大盤上漲,外資避險空單還會續增,但這隻會讓大盤出現震盪,並不會因此得出轉空結論。

另外,從臺股當前的融資規模來看,2200億元新臺幣並不意味着市場處於貪婪狀態,3000多億的量能也比較平衡。因此,有分析師指出,逢震盪應該買入,美國“大而美法案”若最終順利過關,將讓美國出現更多赤字,但市場終究還是“愛上赤字”,因爲市場將迎來更多資金,更多人有賺錢機會,只有動搖基本面,纔是真正的利空。

不過,從匯率的角度來看,上述邏輯可能也存在一個問題,那就是美國“大而美法案”若最終過關,會引發市場對於美元指數的擔心,並引導其進一步下行。屆時,新臺幣依然會存在升值壓力。而最近,臺灣股市殺跌的主要原因來自新臺幣升值。因此,若要股市出現震盪向上的走勢,中國臺灣主管部門的及時出手可能依然是必要的。

華僑銀行高級外匯策略師Christopher Wong表示,目前,一隻“看不見的手”正向市場發出強烈訊號,表明他們對臺幣升值的容忍度可能已接近極限。但中國臺灣主管部門的逆風乾預行動只能放緩走勢,卻無法扭轉升值趨勢。若美元整體走弱的趨勢持續,那麼美元兌新臺幣將與其他美元兌亞幣一樣,走低的可能性仍較高,預計在市場在消化近期劇烈波動後,新臺幣短期內或盤整。

責編:楊喻程

排版:汪雲鵬

校對:劉榕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