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極貨幣體系的十字路口

雙極貨幣體系的十字路口。(路透)

最近半年,全球陷於川普關稅戰的硝煙中,不禁想起兩年前(2023)國際貨幣基金的一份文件。2023年3月1日我在一篇「由整合到分裂 看IMF的欲語還休」承蒙十家媒體轉載的文章中,坦率指出這篇看來層次不高的Staff paper,卻代表極爲重要的風向,也表示IMF內部對國際經貿環境的憂慮。

2023農曆年前,國際貨幣基金推出這光看題目就頗有想像空間的報告,Geoeconomic fragmentation and the future of multilateralism,前半段強烈暗示縱橫數十年的全球經濟整合,已面臨分裂危機;後半段則暗指國際組織或處理多邊關係的機制,可能逐漸邊緣化。字裡行間,IMF幕僚的心意,早已呼之欲出,然因美中兩國佔有該基金逾三分之一的投票權,爲免得罪大咖,用字難免拐彎抹角,猶抱琵琶半遮面,吞吞吐吐的潛臺詞,除了逆全球化外,也遙指單邊主義在世局的角色。難懂嗎?哈!這就是IMF的註冊商標!

反而是三週後,末日博士羅比尼在英國金融時報有篇用語直白的專文,把IMF遮遮掩掩文字的真義,和盤托出,其標題A bipolar currency regime will replace the dollar's exorbitant privilege,直接點明美元霸權有可能被雙極貨幣取代,而所謂雙極就是美中,兩種貨幣穿插運用,才能呈現全球經貿與GDP的全貌,文末羅比尼更挑明,新科技的發展與加持,包括CBDC、支付平臺、換匯機制、乃至SWIFT逐漸被新興跨境支付系統取代,都將加速雙極貨幣體系的來臨。

本基金會在2023年3月也曾提出「元宇宙的未盡事業」專文,最後對2028年有四點現象的觀察:一、主要國家會有相當比例使用數位主權貨幣;二、單一貨幣主宰國際儲備貨幣的時代不再;三、雙元或多元貨幣體系來臨,其中人民幣必有角色;四、美國必將負隅捍衛美元現有的優勢及特權。兩年過去,這種預期的可能性似乎又大爲增加,問題是雙元還是多元貨幣體系?

老實說,美元單極的態勢(或稱霸權),一時難以動搖,但「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排序第二的歐元豈甘寂寞?歐洲中央銀行總裁拉加德今年已多次喊出「全球歐元時刻」(Global Euro Moment)的口號,明言川普政策損害全球經貿,卻也是歐洲重掌機運的時刻,尤其在6月下旬拉加德明確指出歐元具有其他貨幣欠缺的特質:地緣政治信譽、經濟韌性、法律制度完善,顯示在全球貨幣爭霸戰中,歐元不會缺席!

至於人民幣,北京自然深知疾足先得的道理,早在2014年即着手央行數位貨幣的研究,2015年成立CIPS跨境支付系統,2016年IMF通過人民幣加入SDR特別提款權,逐步打入國際貨幣市場,2020年數位人民幣成立試點並逐年擴大範圍且與一帶一路相結合,穩健推動人民幣的國際化。不想2024年川普異軍突起,不僅放棄無主場優勢的CBDC,而且力推美元穩定幣,想將美元美債畢其功於一役,上任後立馬進行。

北京看在眼底,急在心裡,苦於穩定幣與共產主義忌諱的DeFi結合,需另謀對策;好在原就是國際金融中心的香港,握有逾兆元的境外人民幣,享有一國兩制可避免直接衝擊,2025年5月香港立法會通過香港穩定幣條例,8月起實施。我在6月2曰臺北穩定幣論壇的演講中,就指出穩定幣將是美中貨幣另種型態的代理人貨幣戰爭,於今觀之,一步一步走向實現,也不能忽視美元在穩定幣既有的優勢。

綜上,在可預見的未來,由於美國貿易比重遞減,美元武器化的影響,加上歐元與人民幣在支付領域的擴增,國際貨幣體系由單極走向雙極或多極,可以預期,當然誠如我2023年3月所說,美國必將「負隅」捍衛美元的優勢與特權,加上川普因素,哈!好戲還在後頭。

(作者是新世代金融基金會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