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北公車導入AI站長科技 蔣萬安:從優化路線圖做起
不少民衆在搭乘公車時會遇到不清楚路線、轉乘票價資訊等問題,雙北交通局與公車業者合作導入「AI站長系統」,北市府29日舉辦道安會報,市長蔣萬安表示,可先從優化公車路線圖做。(張珈瑄攝)
不少民衆在搭乘公車時會遇到不清楚路線、轉乘票價資訊等問題,雙北交通局與公車業者合作導入「AI站長系統」,讓民衆可在公車站透過實體機或QR Code掃描,藉AI技術迴應乘客常見問題,降低駕駛需分心回答民衆的安全風險,提升行車安全。北市府29日舉辦道安會報,市長蔣萬安表示,可先從優化公車路線圖做起,面對系統待解決的問題、未來可能面臨的狀況,及經費問題等都需詳盡評估。
北市交通局公運處指出,不少民衆在搭乘公車時,常因爲路線圖指示不清、上下車是否須刷卡而詢問駕駛長,讓駕駛長開車時,還需分心回答民衆問題,如運用AI技術協助民衆,可減輕駕駛長負擔,也可讓行車安全多一分保障。
公運處說明,分別可在公車站點透過「實體機」和「QR-Code」使用「AI站長系統」站長阿明,主要功能可供民衆查詢前往目的地路線、公車時刻表、路線班次、路線停靠站位,其他還包括如票價、遺失物協尋、乘客服務資訊等。
公運處表示,11日至17日曾在臺北車站、市府轉運站、板橋公車站、捷運淡水站舉辦過快閃試辦,總共蒐集561位民衆的問題及意見,像是語音辨識、使用QR-Code 手機設定操作問題、路線規畫內容等問題,後續將指導公車聯管會持續訓練「AI站長系統」,調整功能和優化使用者介面,以及加強語意辨識及答題正確性。
與會學者指出,歐洲的公車司機是不能與乘客講話的,但臺灣司機都很熱心,有時候民衆會詢問司機是因爲看不懂公車路線圖的方向、路線圖缺漏,或是因爲字體過小難以閱讀,也可考慮在「AI站長系統」語音辨識中增設臺、客語的功能,方便長輩使用,以及考量視障、聽障者的不同需求。
蔣萬安表示,可優先以路線圖優化爲主,試辦時滿意度高是因爲現場有服務人員協助操作,若要更實際應採取盲測來檢視民衆操作情形;面對系統待解決的問題、未來可能面臨的狀況,以及設計經費問題等相關意見都需詳盡評估,若經費龐大是否可從既有App整合、與Google地圖結合;面對公車業者司機荒,已影響到公運服務安全性,目前已經安排幾家主要業者會談,盼面對面溝通能有效協助業者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