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胞胎姊姊也罹患卵巢癌 抗癌鬥士勉勵病友勇敢對抗病魔

▲卵巢癌病友玲玲(化名)的雙胞胎姊姊也罹患卵巢癌,日前出席講座勉勵病友勇敢對抗病魔。(圖/記者遊瓊華翻攝)

記者遊瓊華/臺中報導

癌症希望基金會日前在臺中舉辦健康講座,邀請到多名卵巢癌病友現身分享。一名女病友玲玲(化名)透露,自己歷經18小時手術與多次療程,始終樂觀不放棄,她的雙胞胎姊姊同樣罹患卵巢癌,目前仍在治療中。雖曾因體力下降難以應付日常生活,但她仍穩定工作、積極面對,「抗癌這條路沒有想像中可怕,重點是要願意配合,相信醫師,也相信自己。」

講座中,臺中榮總婦女醫學部婦科主任呂建興表示,婦癌治療已邁入精準醫療時代,對於晚期卵巢癌病友,可透過基因檢測判斷是否適合接受化療合併標靶藥物,爭取更長的存活期。

▲癌症希望基金會邀請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婦產部婦科主任葉聯舜(右)、臺中榮總婦女醫學部婦科主任呂建興(中)及新竹馬偕兒童醫院婦科癌症學科主任張幸治(左),介紹現代婦癌的注意事項以及愈後方式。(圖/記者遊瓊華翻攝)

此外,呂建興也指出HER2蛋白與細胞生長有關,癌細胞若過度表現HER2,會促使腫瘤快速增生,易轉移復發。過去醫界針對這類病友的治療選擇較爲有限,但隨着醫療科技的進展,有新藥協助精準治療,爲婦癌治療帶來新的可能性。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婦產部婦科主任葉聯舜則提醒,子宮內膜癌的早期徵兆多爲異常出血,特別是停經後出血,或經血量突然增多等,若出現這些症狀,應儘快就醫檢查。此外,子宮內膜癌手術的發展,也從傳統開腹手術進展到微創手術,不僅傷口較小也可更精準取樣切除,針對晚期或轉移個案,臨牀上除了手術,還有放療、化療、標靶藥物、抗體藥物複合體(ADC)等選擇。

新竹馬偕兒童醫院婦科癌症學科主任張幸治指出,子宮頸癌早期通常無明顯症狀,可能出現接觸性出血或分泌物異常,定期接受子宮頸抹片與HPV檢測是預防的關鍵。他也提醒,保持良好心情與正面態度對治療成效同樣重要,盼病友能以積極穩健的心態面對康復之路。至於對於已經得過子宮頸癌或是更年期的民衆是否需要接種HPV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