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斷腿6次!工程師罹患罕病 健保藥物治療奇蹟復原
響應國際罕病日,高醫團隊與病友分享SMA醫療新未來,呼籲病友勇敢接受治療。(主辦單位提供/紀爰高雄傳真)
55歲王姓工程師,曾負責政府大型專案,並申請到上億元研發經費,不過他3歲前呈現步態不穩容易跌倒、運動功能比同儕落後情形,甚至接連發生6次重大跌倒骨折摔斷腿、肩膀,41歲時他才確診「脊髓性肌肉萎縮症」,去年初在高醫團隊協助下,接受健保藥物治療,搭配醫囑規律復健,力量一點一滴迴歸,生活才逐漸改善康復。
每年2月的最後一天是國際罕見疾病日,今年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高雄記者會,邀請「臺灣SMA之父」鍾育志教授及高醫團隊,一同分享SMA的治療趨勢,現場還有工程師病友分享治療後的進步,鼓勵還在觀望的病友勇敢諮詢醫師與治療。
SMA病友王姓工程師接受健保背針治療搭配規律復健後,逐漸找活肌肉的力量。(主辦單位提供/紀爰高雄傳真)
SMA病友王程麒與高醫鍾育志教授合照。(主辦單位提供/紀爰高雄傳真)
這次分享的案例,包括一名55歲的王姓工程師,他工作經歷豐富,曾負責政府大型專案,且申請到上億元研發經費,不過王姓工程師從小運動功能較弱、步態不穩容易跌倒,甚至曾從馬桶上跌下來,手腳無力,維持青蛙趴地姿勢長達1小時,過去9年內發生6次摔斷腿、腳踝與肩膀骨折,嚴重影響生活品質。
王姓工程師苦等治療多年,終於在去年初由高醫團隊協助下,接受健保藥物治療,搭配搭配醫囑規律復健,力量一點一滴迴歸,日積月累,一年間不再摔倒,生活改善有感,期待病況持續進步,有朝一日能實現工作到生命終了的心願。
鍾育志指出,脊髓性肌肉萎縮症是一種單一SMN1基因變異,導致神經肌肉運動功能退化的體隱性遺傳罕見疾病,患者會因運動神經元持續進行性退化,影響坐立、行走、說話與吞嚥功能,嚴重甚至無法自主呼吸而死亡。
過去脊髓性肌肉萎縮症無藥可醫,但隨着醫藥進步,多種藥物相繼問世,且分階段納入健保給付,讓目前18歲以前發病的SMA病友,除長期呼吸器依賴患者外,無論年紀、運動功能狀態,都能申請治療,有機會從治療中獲益,追求不一樣的人生。
不過,全臺約400位SMA病友中,還有一些病友未就醫諮詢治療,鍾育志說,這羣病友可能因目前症狀不嚴重、不急着治療,有些病人可能覺得病況太嚴重、治療也不會好。但其實,及早治療有助病況停止惡化,依個人情況甚至有機會進步,呼籲病友再給自己一次機會,主動回診諮詢與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