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醫保能買智能手錶? 廣州多家藥店賣斷貨,已啓動預售登記

近日,一款智能手錶因支持用醫保購買一度衝上熱搜,多地網友在社交平臺分享購買經驗。記者聯繫廣州多家售賣該產品的藥店,均被告知“賣斷貨”。業內人士建議完善醫保目錄智能穿戴產品的准入標準。

2月19日,記者走進廣州越秀區一家“健民醫藥”藥店購買上述智能手錶,被告知目前沒有貨,如果想買的話可以留下電話,等到貨後通知。“不過,通知的當日就必須來購買,否則很可能又沒貨了。”這位店員告訴記者,本月11日到貨了十幾塊手錶,當日就被一搶而空。這位店員還提醒,如果購買時使用醫保個人支付,必須是廣州醫保參保人且須出示醫保碼,購買後須當場激活手錶。

記者隨後詢問多家藥店,均被告知這款手錶已斷貨多日,預計本週末或下週到貨。

針對公衆關注的“醫保購買智能手錶是否合規”,廣東省醫療保障局此前回應稱,經過調查覈實,該智能手錶擁有“二類醫療器械”的批文。根據醫保個人賬戶的支付範圍相關規定,這款產品被允許使用醫保支付。

根據這款智能手錶品牌官網顯示的信息,該產品支持19項健康指標檢測及健康研究,血壓、心率、血氧等健康指標,一佩戴上即可顯示以上數據。另外,它還同時支持一鍵檢測11項健康指標數據。

不少網友對“醫保購買智能手環”持懷疑態度。有網友認爲,“心率、血壓這些健康監測功能有什麼好神乎其神的?有必要用醫保卡支付嗎?”也有網友憂心,如果智能手錶可以通過醫保支付,那麼是否會出現一些人藉此套取醫保資金的情況,從而影響醫保基金的安全和可持續性。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急診科副主任醫師胡峻巖對於智能穿戴設備持保留態度。“可以作爲參考,提供診斷或者治療方案的部分依據,但不能作爲主要標準。”以血氧爲例,他認爲,目前有不少智能穿戴設備擁有血氧測量功能,但如果作爲醫用標準來使用的話還缺乏權威性,可以在就醫前、運動登山等過程中自行測量作爲參考,就醫時仍需要使用專業的醫療設備進行專業檢測。

對於正在熱賣的這款手錶,胡峻巖表示,能獲得醫療器械註冊證,說明在功能上問題不大,但專業的醫療器械要通過培訓掌握正確的用法,在日常使用中也要不斷地去維護、保養和檢測。

有專業人士認爲,此次事件折射出兩大趨勢。一方面,智能穿戴設備正從“消費電子”向“專業醫療健康工具”升級。這款手錶經過技術認證和功能驗證,通過藥監部門審批,成爲其接入醫保體系的關鍵。另一方面,醫保政策持續拓寬個人賬戶使用範圍,從藥品、耗材向預防性健康管理延伸,與智慧醫療產品形成協同效應。

該專業人士同時提醒,醫保支持健康科技產品是“治未病”理念的實踐,但需建立動態評估機制,確保產品醫療價值真實可追溯,同時要完善醫保目錄智能穿戴產品的准入標準,以健康爲導向,與醫療、公共衛生聯動搭建起健康管理體系,建立起系統聯動工作機制,確保產品健康管理作用的實現。

來源:羊城晚報記者 陳輝 薛仁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