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智賦能 全民共享
6月的拉薩,日光傾城。27日上午,2025年西藏自治區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提升月啓動儀式舉行。活動現場,21家互聯網企業的“數字技術應用”體驗展位沿展廳走廊依次排開。未來一個月,全區將組織開展技能培訓、進村巡講、技術體驗等活動,讓數字成果如高原陽光般,照亮更多農牧民的生活。
“大家好,我叫旦增,來自堆龍德慶區馬鎮。”基層農牧民黨員旦增走上發言席,以《我的數字生活》爲題,分享了數字技術如何悄悄改寫他的日常。“以前交電費、充話費,得騎摩托車往返縣城,遇上雨雪天氣,路難走還費時間。”質樸的話語道出了曾經的不便,“現在不一樣了。手機繳費APP一點就行;買東西也不用託人捎帶,網購下單後,村頭就能取貨。”談及信息的獲取,旦增更有感觸:“以前靠電視機接收信息,政策解讀滯後,農業技術知識更新緩慢。現在,各種新聞APP實時推送國家的好政策以及許多種植養殖新技術,足不出戶就能掌握新知識,村裡的微信羣更是成爲‘雲端課堂’,大家隨時分享交流,打破了地域限制。”
圖爲是民羣衆在數字技術應用主題體驗展區參觀體驗。
旦增講述的變化背後,是數字西藏建設的堅實支撐。近年來,1.8萬餘個5G基站在高原架起信息通道,行政村5G通達率達87%,邊境縣鄉實現全覆蓋,爲數字技術下鄉鋪就“高速路”;數字經濟蓬勃生長,農村電商網上零售額達44.8億元、同比增長29.3%;“藏譯通”等本地化應用走進千家萬戶,讓數字紅利從城市延伸到農牧區。
旦增的分享結束後,一個清脆稚嫩的聲音吸引了衆人的注意。拉薩市城關區第九小學三年級的向巴尊追走上臺講述數字課堂給他帶來的“奇妙”體驗。“戴上VR眼鏡,能聽夫子講《論語》,還能探索宇宙奧秘,課本里的知識一下子就懂了。”向巴尊追言語中滿是對數字課堂的新奇與認同。如今,數字課堂早已打破傳統教學的邊界,讓高原學子的求知夢乘着“數字翅膀”飛向更廣闊的天地。
在活動現場的數字技術應用體驗展區人潮涌動。在自治區就業服務中心的展位前,工作人員正在介紹“數字零工市場”小程序。“2023年上線的‘數字零工市場’小程序作爲國通語、藏語雙語平臺,目前已有19萬餘用戶,覆蓋全區七地市。”重慶軟狐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研發部高級NET工程師劉成介紹說。
拉薩市民旺堆現場體驗了“數字零工市場”小程序,操作完成後,他感慨道:“註冊賬號後,就能當僱工找活,也能當僱主招人。崗位距離、薪資都標得清清楚楚。以後找工作在手機上就能搞定,太方便了!”
展位上的人工智能求職一體機備受關注。只需錄入工作經歷,AI就能快速生成專屬畫像、優化簡歷;求職者還能通過語音瞭解政策,掃碼即可投遞線上崗位,徹底告別繁瑣的線下求職流程。“全區人力資源市場和許多零工驛站都接入了這個求職一體機,不僅便利求職者,企業也能通過其中的模擬面試功能提前篩選求職者,雙向省力。”劉成說。
圖爲自治區就業服務中心展位前的人工智能求職一體機。
西藏高馳信息技術服務有限責任公司的“藏譯通”展位前也排了起長隊。這款2020年上線的公益App已擁有209萬餘用戶,精準適配康巴、安多、衛藏三種方言,文本翻譯準確率超96%,語音翻譯準確率達85%以上。據悉,團隊正研發OCR識別、拍照翻譯等新功能,並計劃開放接口,未來可直接嵌入其他平臺,讓語言溝通如呼吸般自然順暢。
這場啓動儀式像一扇窗,讓大家看見數字技術如何紮根高原。未來一個月,技能培訓、進村巡講將把這些便利送進更多農牧區。當數字文明的春風拂過雪域高原,改變正在悄然發生。農牧民用手機學習現代種植養殖技術;孩子們通過屏幕與世界對話;國通語、藏語雙語的數字工具讓交流暢通無阻。這些看似微小的改變,如同涓涓細流,正匯聚成推動高原高質量發展的磅礴力量。
來源:西藏日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