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沛方/公司轉型 面臨四大挑戰

在輔導企業的過程中,常常會遇到一個共通的問題:每一家企業在轉型時,都會有自己必須解決的課題。這些課題不會完全一樣,因爲產業環境不同、組織文化不同、領導者的思維也不同,但有一個共通點是:它們不會自己消失。

很多企業會希望透過一個新專案、一套新工具,或者引進一個新的人才,就能把問題解決,但事實上,轉型的挑戰比我們想像的更復雜。

舉幾個常見的情境:

一、數位化推動的受阻

很多企業投入資金建置了新的系統,無論是 ERP、CRM,甚至更進一步導入數據分析平臺或自動化工具。高層們通常對這些投資充滿期待,覺得這是邁向轉型的重要一步。但真正落到組織日常時,基層員工並不買單。

因爲他們覺得麻煩、不熟悉、甚至擔心自己被取代,所以不想改變既有工作方式,結果最後這套系統就成爲一個昂貴的擺設。

二、新舊客羣的拉扯

當企業意識到必須開發新的市場時,常常會陷入兩難:一方面不敢放掉原本的熟客,因爲那是現金流的來源;另一方面,又想要去追年輕族羣或新的消費習慣,因爲那代表未來的潛力市場。

有些公司會試圖同時兼顧兩邊,但資源有限,最後常常變成「感覺都有在做,但都沒有做到位」。更麻煩的是,過程中可能會有訊息傳遞不清的狀況,讓舊客也覺得你變了,結果新客還沒進來,舊客已經遠離,陷入更加兩難的狀況。

三、人才斷層的挑戰

在轉型的過程中,人才結構的問題會被放大。老員工有經驗,但不熟悉新工具或做法;新進員工熟悉新工具,卻缺乏產業知識與人脈資源。兩者之間若缺乏良好的協作,很容易變成「代溝」。老員工覺得新人眼高手低,不懂現實;新人覺得老員工守舊、拖累進度。

這樣的情況如果沒有被管理好,主事者沒有足夠的魄力,往往會是新人被迫離開,直接影響轉型的推動速度。

四、決策速度的掙扎

外部市場變化愈來愈快,競爭對手可能幾周就能推出新產品或新行銷策略。但在不少企業內部,一個新專案可能要開好幾次會議、跑好幾次籤核,才能真正開始執行。等到公司終於準備好時,市場早就被對手佔領。這不是能力不足,而是決策流程沒有跟着轉型。

事實上,轉型不會容易,也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就結束。它不像蓋一棟大樓,有一個明確的完工日期。轉型更像是一段旅程,隨着市場環境和內部條件的變化,不斷需要修正、調整和優化。你以爲今天完成了某個階段,明天又會有新的挑戰等着你。

但對企業來說,轉型的辛苦不是選項,而是必然。差別只在於,你要主動去面對,還是被動去迎戰。主動面對,雖然會痛但也能逐步累積新的能力;被動迎戰,等到不得不改變時,通常已經失去市場主動權,甚至要付出更高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