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青少年網路交友安全風險飆升 家長應掌握「一不三要」守則
▲當家長髮現孩子網路成癮時,可以尋求心理師與精神科醫師的專業協助。(圖/資料照片,南投縣衛生局提供)
記者高堂堯/南投報導
暑假即將過半,暫離校園的青少年安全議題仍動見觀瞻,據統計,全國和南投縣於113年性侵害案受暴人遭到網友施暴的佔比分別超過1成、2成,其中更有近半、6成以上未成年;南投縣政府呼籲家長,在長假期間實施「一不三要」原則,把關孩子的安全。
根據衛福部2024年性侵害案件被害人年齡與兩造關係交叉統計資料,全國113年性侵害案件受暴人數總計9230人,其中兩造關係爲網友之受性侵害人數共962人,其中年紀不到18歲者達437人;另統計南投縣內同年性侵害案件受暴人數總計496人,其中屬遭到網友性侵人數爲103人,且未滿18歲也高達65人。
南投縣衛生局指出,以上數據顯見與網友見面約會後,遭受性侵害案件以青少年爲最大宗;經社工人員調查,事件發生樣態大多是雙方爲初次見面,成年人利用未成年者心智尚未成熟,對未成年者連哄帶騙、威逼利誘發生性行爲,因此性侵害事件大多在半推半就下發生。
此外,長假期間或結束隔月,包含2至3月及7至9月通報性侵害案件,且被害人未滿18歲之案件數,更是其他月份的1.3倍之多;縣府衛生局表示,從統計分析可推知青少年於長假期間有較多空閒時間,因而長時間使用網路並結交網友、約出見面,見面後發生性侵害比例亦相當高。
衛生局提醒,孩子在長假期間離開學校管控,僅靠家長管教,呼籲家長應掌握「一不三要」原則:「不沉迷」,不讓孩子沉迷於網路世界,管控使用3C產品時間;「要關心」,經常關心孩子交友狀況,瞭解孩子與同儕關係;「要陪同」,孩子欲與初識朋友見面時,應陪同在側;「要安排」,孩子在長假前,協助安排、共同制定生活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