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安全教育課堂“流動”起來

本報訊(通訊員 蔣穎妍 記者 劉盾)最近,廣州市番禺區東環街道甘棠村迎來了一批特殊的“教師”。

暑期,熱浪正盛。“孩子們放假離校了,家長們的安全課開始了。”在番禺區市橋實驗小學副校長何錦麗看來,安全教育不能“放長假”。學校主動組織家委會成員和相關領域專家,組建社會流動課堂,將急救技能、網絡安全、防詐騙等實用知識,送到學生的家門口。

“現在手機和電腦會自動彈出很多窗口,隨意點擊會有什麼後果?”市橋實驗小學家委會主席黎豔芬配合專家,用生活中的真實事例分析網絡安全陷阱。一些家長原先對五花八門的網絡安全問題不太在意,在接受多次安全教育後,提高了警惕性。

這是番禺區開展暑期安全教育的生動片段。番禺區教育局通過整合多方資源、強化家校聯動等措施,織密學生暑期安全防護網,努力做到安全教育“不斷線、常提醒、能落地”。

“在區委、區政府統籌下,我區通過清單式工作指引,細化暑期安全教育,力求實現安全工作‘關口前移,預防爲主’,形成區委、區政府、職能部門、鎮街、村居‘五位一體’協同育人教聯體。”番禺區教育局副局長陳燕專介紹,暑假來臨前,番禺區教育局組織召開了教育系統安保工作培訓和暑期安全部署會議,圍繞防溺水、交通安全、心理健康、網絡安全等重點領域,明確任務、落實責任,讓區內學校有標準、有抓手。

“安全教育不是學校的‘獨角戲’,這需要多部門協同作戰。”番禺區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番禺區注重聯動公安、消防、應急管理等多個部門,通過法治副校長入校宣講、普及自然災害防範、建設安全教育資源包等方式,努力在暑期爲學生的安全教育工作提供專業支撐。

市橋實驗小學就與廣州市公安局番禺分局橋南派出所、廣州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隊番禺大隊七中隊緊密合作,通過案例講解、情景模擬、互動問答等方式,引導學生在“真聽真看”中增強自我防護能力。在暑期散學典禮上,橋南派出所一線警官鄧輝作爲市橋實驗小學法治副校長,結合身邊的溺水、交通安全事故等真實案例,教學生們識別安全隱患、辨認危險標識,爲學生們演示應對技巧,並將防溺水、交通安全等知識融入具體場景。

“鄧警官講的都是我們身邊真實發生的案例,這比空洞的說教更讓學生們深受觸動。”何錦麗說,爲預防學生暑期溺水,橋南派出所還成立防溺水專班值班制度,一線民警定期前往容易發生溺水事件的危險水域開展巡查工作。

校家社協同開展的安全教育,正改變着番禺區學生的意識與行爲。“有一次我帶孩子去郊外河邊,孩子就提醒我在水邊跑步易滑倒落水,並拉着我往後退。”天韻小學學生家長蔡女士欣喜地說,學校的安全教育並非停留於口頭宣講,而是融入了孩子的日常生活。

《中國教育報》2025年08月23日 第01版

作者:通訊員 蔣穎妍 記者 劉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