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噪聲大,預判難度高!美國經濟正處於經濟衰退之中嗎?
FX168財經報社(北美)訊 週六(5月3日),雅虎財經報道稱,美國2025年第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出現三年來首次負增長,引發市場對經濟衰退的高度擔憂。然而,經濟學家提醒:即便數據惡化,是否正式進入衰退,可能要等到數月甚至數年後才由權威機構確認。
儘管“兩季度連續GDP負增長”被視爲判斷衰退的經驗法則,但這並非美國官方定義,也並不總是適用。
誰決定“經濟衰退”是否成立?
根據慣例,美國經濟是否進入衰退由全國經濟研究局(NBER)商業週期測定委員會(Business Cycle Dating Committee, BCDC)裁定。該機構非政府、無黨派,由一羣著名經濟學家組成,目前由斯坦福大學經濟學教授瓦萊麗·拉米(Valerie Ramey)領導。
BCDC的裁決往往具有“滯後性”——就像棒球裁判回看錄像一樣,委員會通常基於經過反覆修訂的歷史數據,在衰退發生後數月甚至更久才正式宣佈。
羅斯資本合夥公司首席經濟學家邁克爾·達爾達(Michael Darda)在接受《雅虎財經》採訪時指出:“NBER 不預測衰退,他們只是事後告訴你‘是的,我們經歷過一場’。”
官方認定標準:不止看GDP
根據 NBER 網站定義,“經濟衰退”是指廣泛而持續數月以上的經濟活動顯著下滑。BCDC綜合多個指標來判斷是否構成衰退,包括:
就業數據
實際個人收入
工業產出
實際商業銷售額
此外,還會評估三大維度:深度(depth)、廣度(diffusion)、持續時間(duration)。
例如,2020年新冠疫情引發的經濟衰退僅持續兩個月,但因下滑極爲迅猛且影響面廣,仍被認定爲正式衰退——歷史上最短但最深的一次。
爲什麼GDP不能單獨判斷經濟衰退?
2022年就是一個典型例子:美國GDP連續兩個季度下滑,股市暴跌,市場普遍認爲衰退已經來臨。但隨後數據顯示就業強勁、失業率下降,GDP數據也被小幅上修至正值——NBER並未宣佈衰退。
Darda 指出:“僅憑GDP並不足以界定衰退。許多人誤以爲‘兩季負增長等於衰退’,這是一種常見誤解。”
噪聲與誤判:爲什麼不能輕易“官宣”
新世紀顧問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克勞迪婭·薩姆(Claudia Sahm)指出:“在經濟動盪時期,數據信號會變得非常嘈雜。”
她指出,本輪GDP下降很可能只是企業爲規避特朗普政府關稅提前進口、提前消費所致,因此“需求是從未來借來的”,二季度GDP有望反彈。
爲什麼衰退“官宣”時間仍然重要?
對於政策制定者、投資者與經濟學界來說,官方確認不僅是形式問題,還影響對經濟週期的解讀、政策評估的回顧,以及對未來危機的經驗總結。
實時判斷工具:Sahm Rule登場
薩姆博士提出的“Sahm Rule”(薩姆規則),是一種實時勞動市場監測工具,旨在在衰退剛開始時觸發財政刺激(如發放補貼、擴大失業救濟)。雖然該規則並不預測衰退,但在2022年與2024年短暫觸發後,經濟並未真正陷入衰退,顯示該工具雖有前瞻性,但也存在侷限。
專家觀點:衰退信號複雜多變
牛津經濟研究院美國副首席經濟學家邁克爾·皮爾斯(Michael Pearce)指出:“近年來,許多所謂‘萬無一失’的衰退指標都失靈了。原因之一是美國經濟結構變化劇烈——製造業佔比下降,服務業主導,傳統商業週期信號難以捕捉。”“我們認爲經濟衰退風險上升但低於50%。如果經濟只是輕微擺動,在實時判斷中非常難以確診。”
何時衰退?
儘管市場劇烈波動、數據波動加劇,但是否真正步入衰退,還需等待BCDC的正式認定。正如薩姆所言,“數據噪聲大,預判難度高”,企業與政府仍需依賴多維實時指標,而非單一數據來做出及時響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