紓解火化「塞車」 臺南市南區第一火化場改建啟用了
斥資2.9億元改建的臺南市南區第一火化場,昨天落成啓用,讓市區每日火化總量能提升至64具,可減少「塞車」窘境。圖/臺南市民政局提供
斥資2.9億元改建的臺南市南區第一火化場昨天落成啓用,配置大尺寸天然氣火化爐與空污防制系統,燃燒效率高、不冒黑煙,符合環保節能趨勢,也讓市區火化量能單日提升至64具,可望紓解火化「塞車」問題。
南區第一火化場自1988年啓用,因設備老舊且缺乏防制設施,2011年停用。市府爭取內政部補助1.08億元,共投入2.9億元拆除重建,昨天啓用。
民政局長姜淋煌表示,第一火化場將與第二火化場形成良好調度,確保第二火化場歲修期間,市民需求不致受影響,改建不僅兼顧環保與節能,也提供市民莊重、安全的治喪空間。
臺南市區原有南區第一、第二火化場,但第一火化場老舊,停用多年,全靠第二火化場10座火爐每日支撐40具火化量。今年2月流感疫情高峰及7月丹娜絲風災後,市立殯儀館一度因喪事集中,出現冰櫃與豎靈區客滿,火化塞車問題,承受極大壓力。
市長黃偉哲指出,第一火化場歷經多年籌劃與施工,如今重建完成,意味殯葬設施硬體全面升級,也展現市府持續改善殯葬服務的決心,讓市民在送別親人最後一程時,能獲得更溫馨、安心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