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市遺體火化 增爐具解排隊苦

臺南市南區火化場10具爐具經常滿載,市府斥資近2.8億元改建其中第一火化場,將增設6具最新穎火化爐具及空氣污染防制設備,預計6月啓用,但議員質疑,屆時若16個爐具同時運作,周邊受影響更嚴重;市府迴應,部分舊爐具會輪流歲修,不會同時運作。

南市約65%的往生者在南區火化場火化,2021年起火化已逾1萬多具遺體,比縣市合併前增加近5成,現有第二火化場量能不足,1天最多約火化40具,遇需求較高時或突然損壞時,就會不敷使用,尤其是大日子時就會發生棺木要排隊等火化,還有冬天及過年期間更常要等半個月以上,造成民怨。

市府斥資2.8億元改建南區閒置10多年第一火化場,前年2月動工,將更新6座爐具爲新世代火化爐,及增設3套空污設備,預計6月可啓用,設計上採用大尺寸爐具,並使用較乾淨的天然氣,提供市民更好治喪環境。

市議員林美燕說,地方對改建樂見其成,設備愈科技先進就能減少負面的污染,但6爐更新後,是和現有的10爐合計變成16爐嗎?市府要遵守和地方的約定,不擴大設備。

南市殯葬所迴應,此次也爭取到內政部補助1億多元,在新的爐具啓用後,讓屆齡爐具可分批停爐整修,原則上初步先停爐整修4具,但遺體火化塞車和傳統觀念也有關,多數人仍是在告別式當天火化,「殯葬吉日」都會擠在一起,例如假設今天不是傳統吉日就沒滿、明天就全滿,多年來推廣「3日內火化」減半收費,6千變3千,但成效不大,要改變民衆觀念還有待宣導。

市府也計劃斥資7.5億元擴建新營福園殯葬專區,包含新建火化場,將火化爐數量由5座增至8座,每日火化能力從20具提升至32具。

此外,守靈室將增加25間,冷凍櫃也將從86屜增至100屜,目前已在進行細部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