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險資金投入基建鬆綁 限額拉高到15% 投資總量能近5兆元
壽險資金準投入政府覈定的「基礎建設」。聯合報系資料照
金管會昨(29)日指出,爲配合「兆元投資國家發展方案」,將修改相關法規,有三大亮點,一、壽險資金準投入政府覈定的「基礎建設」,二、投資限額從可運用資金10%拉高到15%,將有4.88兆元總投資量能,三、比照公建採事後審查的適用門檻,最快10月底前上路。
據瞭解,有一家大型壽險業者,投資公建總額已達其可運用資金的7%,後續該業者還有很多案子想要投資,鬆綁投資限額後,有助該業者大增投資量能。
「基礎建設」與目前壽險資金投資的「公共建設」差在哪裡?保險局副局長蔡火炎說,基礎建設範圍較公建大,可能一部分會與促參法中,政府主辦的公建重疊,另一部分是由民間發起,例如民間自建自用,但須具一定的公共效益。
例如再生水、倉儲設施、物流中心等爲「廣義的基礎建設」,最終將由國發會做「基礎建設」的定義。蔡火炎說,壽險投資基礎建設,非公建的風險係數會比1.28%還高。目前投資公建風險係數是1.28%。
據金管會統計到6月底止,壽險辦理專案運用、公共及社會福利事業總投資額是6,232億元,僅佔可運用資金0.46%,明明離10%門檻還很大,爲何卻要再放寬到15%? 蔡火炎坦言,專案運用投資限額的確尚未到10%,調整到15%是以「政策鼓勵」做宣示,鼓勵壽險資金往投資基礎建設、投資國內這方向來做。
據保險局初估,以舊制投資限額10%,壽險投資國內建設已有3.25兆元(含目前已投資的6,232億元),增加5%的投資量能是1.63兆元,換言之,新制15%將共有4.88兆元壽險投資動能可投入國內建設。
目前壽險業依照促參法,已投資國內多項公建,包括大型物流中心、棒球場、風電、太陽能光電,產業園區、觀光旅館和資源回收業等;一旦基礎建設定義出爐,市場預料將會有更多案源供業者投資。
何時會有壽險投資「基礎建設」首案?蔡火炎說,該法規預告60天,預計10月底前上路,另還涉及國發會對基礎建設的定義,要等定義、纔會有相關案源,壽險業評估纔再去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