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險業匯損衝擊 金融三業前五月整體獲利較去年同期腰斬

壽險業匯損衝擊,金融三業前五月整體獲利較去年同期腰斬。圖/本報資料照片

金管會也發佈最新的金融三業獲利統計,結果顯示,受到今年的股匯債市牽累,使銀行、壽險、證券等金融三業投資失利,壽險業更承受龐大的匯損,金管會的最新統計顯示,截至五月底止,金融三業的獲利,較去年同期大減2511.39億元,比「腰斬」還要嚴重,衰退51.9%,其中以壽險業去年前五月賺1640億元,但今年前五月卻虧617億元影響最大,除了美債失血之外,最大的損失仍在於匯損,使得壽險業根本救災不及,只能含淚吞下匯損。

金管會的最新統計顯,截至5月底止,全體保險業今年以來虧損495億元、銀行業賺2414.4億元、證期三業賺408.35億元,相較於去年三大業別各賺1765億元、2481.3億元、592.84億元,壽險業和去年的落差最大,亦爲近五年來表現最慘,也因此拖垮今年全體金融三業的表現。

而對於全體壽險業都引頸企盼,來解救壽險業半年報、RBC的臺幣匯率強升「暫行措施」,知情人士指出,金管會即將公佈的最新版暫行措施,會將責任準備金利率調降1碼,以及用第六回合生命表計算死亡率所能挪移出的準備金的金額,放在「特別準備金」的帳戶裡,該帳戶不僅能衝抵匯損,未來若股債投資有損失,也可衝抵,但據瞭解,所能挪移出來的這些資金,不能直接入損益表,而是必須先放在特別準備金的帳戶裡。

對此壽險業者指出,其實金管會目前的作法,已等同於把明年1月1日接軌新制開帳之後的「有利影響數」,先提撥一部分讓業者來應急,但現在關鍵在於如何設定這些上限。

業界人士指出,目前最有可能是30%,但問題在於,倘若設定在30%,很多「有利影響數」並沒有這麼多的壽險公司,恐怕因爲補給有限,使得RBC過不了關,屆時恐怕很多公司的RBC過不了關,因此,亦不能排除提高至40%,甚至更高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