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身謀變 主機廠和零部件企業打出降本“組合拳”
當全球車市競爭日趨白熱化的環境下,如何更好地降本增效便成爲汽車產業鏈企業的核心挑戰。進入2025年以來,已經有多家車企或零部件供應商已宣佈或實施了一些降本舉措。
《中國經營報》記者注意到,奧迪的降本舉措,只是當下汽車行業的一個縮影。此外,保時捷、阿斯頓·馬丁等車企以及零部件巨頭大陸集團也推出了相應的降本增效舉措。
3月19日,蔚來內部人士告訴記者,公司正在深入推進組織變革,提升全員經營意識,落地基本經營單元機制。各業務團隊基於全年經營目標,將陸續主動落地成本優化與效率提升。
記者瞭解到,除了企業的組織變革外,其他更常見的降本舉措則是裁員。譬如阿斯頓·馬丁,其在不久前宣佈計劃裁減約170名員工,這一裁員數字相當於這家公司員工總數的5%。
那麼,在汽車市場競爭加劇的背景下,企業裁員降本的背後有哪些考量? 惠譽評級亞太區企業評級董事楊菁告訴記者:“考量可能是多方面的,因市場和企業個體而各有不同。或許是團隊優化、降本增效,或許是業務戰略重心調整,也可能是對未來市場前景的預期變化。”
汽車業巨頭加速降本增效
回望2024年,既有大衆汽車集團傳出裁員降薪的消息,也有博世、採埃孚、法雷奧、博澤等零部件巨頭紛紛裁員。
記者注意到,保時捷3月12日發表聲明,計劃裁減約3900個職位,此次職位削減將在2029年前完成。據瞭解,約1900個崗位將通過自然流動、限制招聘和自願協議被削減。
而在3月上旬,便有報道稱,英國豪華汽車品牌阿斯頓·馬丁計劃裁減約170名員工。對於裁員涉及的部門,記者從阿斯頓·馬丁方面獲悉,此次審查涉及所有職能部門,包括管理層人員。其中,預計受影響的170個崗位中,約150個位於英國,其餘來自全球業務部門。
阿斯頓·馬丁方面告訴記者:“如2024年財報中所說,爲確保資源配置符合未來的產品規劃和預期產量,阿斯頓·馬丁正在進行組織調整。我們的重點是最大化每輛售出車輛的價值,而不僅僅是追求銷量增長。除此以外,政府的國民保險上漲也加重了我們的運營成本,雖然這並非此次調整的直接原因。此次調整預計將節省約2500萬英鎊的年度運營支出(OPEX),以支持我們在運營和財務可持續性方面的戰略重點,確保公司能夠實現可持續的盈利增長。”
除了車企外,零部件企業也不例外。2月18日,大陸集團宣佈,計劃在2026年年底前再裁減約3000個工作崗位,這些崗位集中在研發部門,其中德國本土崗位佔比將低於一半。據瞭解,上述研發團隊的優化將主要通過自然減員(如退休)和內部招聘等方式逐步實施。
企業裁員潮會對汽車產業的結構調整產生哪些影響?楊菁告訴記者,目前汽車行業處於技術結構性變遷浪潮中,市場競爭激化,企業的人才配置和企業文化也需要順應市場的變化。
若將視角聚焦到國內市場,極星科技也傳出裁員消息,以極星科技爲例,自春節過後,業內就一度傳出極星科技開始陸續裁員的消息,規模約50人。
近期,蔚來也在進行組織變革以降本。據蔚來內部人士透露,蔚來正推進全公司範圍內的組織變革,落地“基本經營單元CBU”經營機制,將公司所有經營工作拆分爲多個互不重疊的基本經營單元,每個單元建立明確考覈機制,要求每個單元設定ROI指標,嚴控成本至小數點後四位。比如,蔚來和樂道雙品牌的交付渠道合併,團隊人力和渠道資源打通複用。
“減負”背後的邏輯
市場競爭的加劇使得企業利潤空間不斷被壓縮,這也是它們降本增效的重要原因。
2024年財報顯示,保時捷2024年銷售收入約爲400.83億歐元,同比下降1.1%;營業利潤爲56.37億歐元,上年同期爲72.84億歐元;淨利潤爲35.95億歐元,同比減少30.3%。
記者注意到,在全球的交付數據方面,保時捷2024年全球共售出31萬輛汽車,同比減少3%。其中,保時捷中國市場2024年全年的新車交付總量爲5.69萬輛,同比下滑28%。
阿斯頓·馬丁裁員背後,其2024年銷量也難言樂觀。相關數據顯示,2024年,阿斯頓·馬丁全球銷量下滑約8.9%。在中國市場,阿斯頓·馬丁2024年批發銷量較2023年下滑49%。
對於品牌在中國市場銷量下滑的背後原因,阿斯頓·馬丁方面告訴記者,主要是受宏觀經濟持續疲軟影響,與2023年相比銷量下降了49%,這與行業其他公司報告的趨勢一致。
大陸集團2024年銷售額爲397億歐元,同比下降4.1%;調整後的經營業績爲27億歐元,同比增長6.6%,對應調整後的息稅前利潤率爲6.8%;淨利潤爲12億歐元,微增1.0%。
“中國對於整個汽車行業以及大陸集團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市場。”對於中國市場的表現,大陸集團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2024年,大陸集團中國的銷售額佔集團銷售額的11%。”
業績的承壓也是企業開啓減負之路的重要原因。當然,在降本途徑上,汽車產業鏈企業並非僅依賴裁員這一直接手段,除了採取裁員這種立竿見影的方式外,另有多種路徑可探索。
除了裁員這種較爲直接的降本方式,楊菁告訴記者,對產業鏈上話語權較高的龍頭企業來說,垂直一體化、壓降供應鏈和服務商成本、降低財務成本都有可能是有效的降本舉措。但對於像汽車這樣固定成本較高的行業來說,提升銷量規模是降低單車成本最有效方式。
楊菁進一步告訴記者:“對轉型期的企業來說,通常比較常見的方式還包括舊技術產能的削減和資產出售,可以幫助重資產的企業擺脫包袱、迴流部分現金,並降低後期固定成本。”
除此之外,在新技術新產能投資方面,楊菁表示,企業之間的技術聯盟、戰略合作或合資合作,也有助於企業降低相關投入或成本。但這類技術聯盟和合資企業要達成利益一致、形成較高的協同效率,可能會面臨一定挑戰,需要較長的磨合期。
應對挑戰打出“組合拳”
奧博穆告訴記者:“在過去的幾個月,我們重新審視了企業的戰略和產品策略。其實,我們會定期做內部的自我審視、覆盤,戰略只有通過不斷地優化、不斷地調整,在動態的過程中才更具有生命力。”
對於在華市場,奧博穆稱:“儘管中國市場正發生着深刻的變化,我們無法預計未來如何,但保時捷依然對中國市場保持謹慎樂觀的態度。未來我們依然會持續聚焦、深耕中國市場。當然對於當地組織架構以及經銷商網絡還需要一些時間做進一步調整優化,需要一定耐心。未來我們在中國市場將面臨新的挑戰,但我們相信保時捷的價值依然會維持在高位。”
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年底,保時捷中國銷售網點數量已調整至約140家。保時捷還宣佈,將根據市場發展動態調整策略,計劃到2027年前逐步縮減其網點規模至大約100家。
除了裁員外,大陸集團也將通過對汽車子集團的拆分來提高企業的競爭力。大陸集團監事會於3月12日批准了汽車子集團的拆分計劃,並建議在年度股東大會上批准該拆分計劃。
“若獲得股東大會批准,計劃拆分的汽車公司將獲得15億歐元的現金資金,同時明確將機遇與風險合理分配給未來的兩家公司。此外,未來汽車公司還將得到25億歐元的循環信貸額度,這爲未來的汽車公司提供更強勁的財務支持。最終,大陸集團和未來的汽車公司都將擁有穩健的資產負債和充足的流動資金。”3月19日,大陸集團相關負責人如是表示。
上述負責人還表示:“中國汽車市場在自動駕駛、軟件定義汽車和電動車等領域發展迅速,蘊含着巨大的機遇與潛力。對於拆分後的汽車公司而言,中國仍是最重要的市場之一。”(中國經營報記者 夏治斌 石英婧)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
來源:中國經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