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身”多年的麻醉龍頭迎劇變,人福醫藥或將擺脫“當代系”控制
控股股東被申請破產重組,市場期待“麻醉劑一哥”迎新話事人。
9月24日晚間,人福醫藥(600079.SH)發佈公告稱,公司收到控股股東武漢當代科技產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當代集團”)《關於公司被申請重整的告知函》,武漢信用風險管理融資擔保有限公司、天津晟曌律師事務所以當代集團不能清償到期債務且明顯缺乏清償能力爲由,向武漢中院申請對當代集團進行重整。
作爲人福醫藥的第一大股東,當代集團持有公司23.70%的股份,目前已經全部被司法標記及輪候凍結。人福醫藥表示,大股東若進入資產重整,公司控制權可能發生變動。
在各投資者交流平臺,不乏有網友對人福醫藥更換控制人表現出期待。9月25日,人福醫藥股價高開高走,收盤漲5.57%。
“當代系”大廈傾覆,人福醫藥將走出陰影?
當代集團出現債務危機,已經曠日良久。
2010年開啓“買買買”模式的當代集團,在2020年走向高光,集團資產總額一度超過1000億元,業務遍佈金融、地產、文化、體育、旅遊、醫藥等領域,旗下有人福醫藥、三特索道、當代明誠(ST明誠)三大上市公司,另有數百家公司。
槓桿撬動的激進擴張代價高昂,站在頂峰的同時,當代集團也背上了鉅額債務,傳導至旗下公司身上,資金佔用、股份質押、體外輸血疑雲、被動減持紛紛出現。
根據人福醫藥此前公告披露,2019年至2022年4月,公司控股股東當代集團通過第三方企業採取期初借款、期末償還的方式,累計佔用資金髮生額約60億元資金。雖然佔用資金及佔用期間利息已經償還,但更多的麻煩接踵而至。
2022年4月,當代集團債券“19漢當科MTN 001”發生實質性違約,是當代集團步入債務漩渦的開端,其資金短缺問題充分暴露。
需要指出的是,在2022年6月,人福醫藥旗下4家子公司向武漢珂美立德生物醫藥有限公司(簡稱“珂美立德”)購買物業資產,交易金額合計約16.45億元。這在當時引發了上市公司向負債的控股股東進行體外輸血的疑問。人福醫藥彼時強調交易對手並非關聯方。而在今年7月,該筆交易突然被追認爲關聯交易,公告指出“當代科技下屬企業因業務關係,能夠對珂美立德的股東實施重大影響”。
爲化解債務危機,當代集團在2023年先後轉讓了天風證券股權,並出讓ST明誠、三特索道的控股權,人福醫藥成爲當代系“獨苗”。
鈦媒體App注意到,在2022年初,當代集團尚持有人福醫藥29.71%的股份,在前述違約事件發生後,當代集團持有的人福醫藥股份先是被質押,後又數度被動減持,期間還出現信披違規情況,而人福醫藥管理層也加入了減持行列。
過去兩年多,人福醫藥被接連不斷的利空消息包圍,而其自身經營也面臨諸多考驗。但無論如何,交叉違約導致當代集團的債務雪球已經越滾越大,其所持有的人福醫藥股份遠不足以償債。
2022年5月11日,人福醫藥發佈的首份控股股東持股凍結公告顯示,“當代科技因債務問題涉及的訴訟及仲裁共41起,標的金額合計約81.54億元。”到2024年9月23日,人福醫藥公告顯示,最近一年,當代科技因債務問題涉及的訴訟及仲裁共161起,標的金額合計約323.30億元。
對於人福醫藥來說,擺脫債臺高築的大股東是在逃離“雷區”。
另外值得關注的是,此前接手當代集團手中資產的均有國資背景,天風證券現已成爲湖北省屬唯一券商,ST明誠則引入了湖北聯投旗下城市運營公司完成重整,三特索道控股股東變更爲武漢高科集團,實際控制人是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
但人福醫藥歸向何處,尚不明朗。早在一年多前,就有行業人士預判稱,當代集團旗下上市公司股權或被司法拍賣,導致控制權轉移,也有可能被拆分拍賣,出現短時間內無法確認實控人的情況。
深受大股東拖累之外,人福醫藥自身亦有待解的經營難題。
麻醉龍頭陷增收不增利,仍在爲早期擴張“返工”
人福醫藥有兩大創收板塊,分別是醫藥製造業務與醫藥流通業務,在醫藥製造業務中,以麻醉藥爲主的神經系統用藥是公司的核心產品。
從半年報來看,其核心主業仍舊錶現強勁。人福藥業控股的宜昌人福主要生產經營枸櫞酸芬太尼、鹽酸瑞芬太尼、枸櫞酸舒芬太尼等麻醉鎮痛鎮靜類藥品,上半年創收45.02億元,同比增長11.78%,淨利潤14.25億元,同比增長17.59%。
但是在2024年上半年,人福醫藥延續了上一年的業績走向,繼續交出了增收不增利的財報——營收同比增長3.86%至128.61億元,歸母淨利潤同比下降16.07%至11.11億元。2023年,公司營收同比增長9.79%,歸母淨利潤同比下降17.07%。
回溯過去,2020年至2022年,人福醫藥的歸母淨利潤增速分別爲19.37%、30.96%、88.60%。
公司整體淨利潤下滑的原因之一是“炒股”。今年上半年,公司投資天風證券計入權益的累計公允價值虧損爲1.20億元,另外,其投資璟泓科技計入權益的累計公允價值虧損爲1341萬元,合計高達1.34億元。
可想而知,在市場下行區間,“炒股”帶來的收益不確定性還將繼續對人福藥業的業績數據產生影響。除此之外,人福醫藥在半年報也指出,淨利潤下滑的另一因素是2023年同期公司出售資產及債務重組實現的非經常性損益高於本報告期所致。數據顯示,上年同期,人福醫藥通過資產處置和債務重組分別獲得收益6631.85萬元、8629.52萬元。
資產處置已經是人福藥業近年來發展的主旋律,有着“當代系”基因的人福藥業早期通過“買買買”佈局了生物製藥、血液製品、藥品流通、診斷試劑等等衆多領域。且不論具體領域發展如何,躥漲的商譽在2018年暴雷,公司計提了30億元商譽減值損失和無形資產減值損失,當年虧損達23.58億元。
略早一步,公司在2017年提出“歸核計劃”,走上了“賣賣賣”的道路。據藥渡統計,2017年至2022年,人福藥業處置了26家公司,包括血液製品企業中原瑞德、獸藥公司普諾丁、中成藥企業百年康鑫藥業等等。
至今,人福藥業還在繼續剝離弱勢資產。在2024年半年報中,公司提出要推進“歸核聚焦”工作,持續優化資產業務,正在推進武漢康樂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湖北人福成田藥業有限公司、人福大成(武漢)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等公司股權的出售工作。(本文首發於鈦媒體App 作者丨楊亞茹 編輯丨曹晟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