丟得掉傑士邦、躲不開“當代系”,人福醫藥市值4年縮水200億
出品 | 創業最前線
作者 | 王亞靜
編輯 | 蛋總
美編 | 李雨霏
審覈 | 頌文
8月12日,人福醫藥在武漢市東湖高新區的集團會議室召開了一場臨時股東大會,主要討論分紅,向董事、監事發放獎金,以及購買物業資產的關聯交易等議題。
這些議題都直指一個方向,那就是到了人福醫藥掏錢的時候了。經過討論,這些議案都獲得了支持。
提起人福醫藥,人們大多並不熟悉,外界更加熟悉的應該是其曾經創立的避孕套品牌傑士邦。最早,傑士邦由人福醫藥創辦,但在後來的運營發展中,傑士邦兩度被出售。
丟掉傑士邦之後,人福醫藥營收經歷兩年下滑之後重回增長軌道,但歸母淨利潤增長疲態已現。
財報顯示,2024年上半年,人福醫藥實現歸母淨利潤11.11億元,同比下滑16.07%。這是自2020年以來,其歸母淨利潤下滑幅度最大的一份中期財報。
既然如此,人福醫藥爲何依舊如此豪爽地掏錢?在這背後,究竟隱藏着哪些問題?
1、“炒股”虧損上億,利潤降幅創記錄
近日,人福醫藥披露了2024年上半年財報。
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28.61億元,同比增長3.86%;歸母淨利潤11.11億元,同比下滑16.07%。
(圖 / 人福醫藥財報)
這並不是人福醫藥首次出現盈利下滑的現象。
Wind數據顯示,從2023中期開始,人福醫藥的歸母淨利潤就在下滑,降幅達到11.92%。此後的2023年,歸母淨利潤同比下滑14.07%。
以此來看,2024年上半年是自2020年以來,人福醫藥的中期、年度歸母淨利潤下滑幅度最高的一年。
(圖 / Wind)
對於今年上半年利潤的下滑,人福醫藥解釋稱,主要是去年上半年公司出售資產及債務重組實現的非經常性損益高於本報告期所致。
財報顯示,2023年上半年,人福醫藥通過資產處置和債務重組分別獲得了6631.85萬元和8629.52萬元收益。
(圖 / 人福醫藥財報)
不過,「界面新聞·創業最前線」梳理髮現,除了上述因素之外,人福醫藥的投資收益也在明顯減少。
2023年上半年,其投資收益達到8741.40萬元;但到了2024年上半年,投資不僅未盈利,還虧損了566.09萬元,這種下滑幅度對利潤造成的影響並不比資產處置或債務重組少。
財報顯示,2024年上半年,金融資產公允價值出現虧損的包括衍生工具、私募基金等。其中,私募基金公允價值虧損高達1134.36萬元。
(圖 / 人福醫藥財報)
人福醫藥似乎對投資十分青睞,投資了多個私募基金。據「界面新聞·創業最前線」不完全統計,包括佳裕宏德基金、雷石天金基金、華蓋信誠基金、理成宜璟基金。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人福醫藥設立的基金武漢光穀人福生物醫藥創業投資基金中心(有限合夥),以及一個長期股權投資基金武漢人福生物醫藥產業投資基金中心(有限合夥)。
不少基金背後的夥伴來頭不小。例如,華蓋信誠基金背後的股東包括華泰證券、森馬等;佳裕宏德基金背後則有天風證券、雲南信託等。
其中,天風證券還是人福醫藥投資的股票之一。今年上半年,人福醫藥投資的天風證券計入權益的累計公允價值虧損了1.20億元。
除此之外,人福醫藥投資的璟泓科技今年上半年計入權益的累計公允價值虧損了1341萬元。
(圖 / 人福醫藥財報)
在天風證券、璟泓科技身上,人福醫藥的最初投資成本爲3.79億元,但截至2024年上半年末,這兩隻股票的賬面價值僅剩2.96億元,人福醫藥被“套住”。
一般來說,上市企業在經營主業之外,進行一些投資是合理運用資金的一種手段。但對於人福醫藥來說,從2016年的財報開始就反覆提及“聚焦”一詞,明確堅持聚焦醫藥產業,甚至在2020年將還在盈利的明星產品傑士邦運營公司樂福思集團部分股權出售。
既然要聚焦,爲何還佈局瞭如此多的投資,且出現明顯虧損,人福醫藥這種操作難免令外界費解。
2、“當代系”陷入現金流危機,關聯交易不斷
人福醫藥成立於1993年,是一家老牌醫藥企業。
從主業來看,人福醫藥發展強勁。公開資料顯示,人福醫藥以醫藥工業爲主、醫藥商業爲輔,神經系統用藥、甾體激素類藥物、維吾爾民族藥、仿製藥、醫療器械是公司主要的銷售產品。
其中,人福醫藥最爲知名的產品要數麻醉藥,作爲國內爲數不多可生產芬太尼系列產品的藥企,人福醫藥有“麻醉劑一哥”之稱。
浙商證券研報指出,2015年至今,人福醫藥子公司宜昌人福(承擔麻醉藥業務)保持麻醉藥(ATC分類)市佔率第一。
主業如此強大的人福醫藥,卻遇到了一個深陷資金困局的控股股公司——當代科技。
財報顯示,人福醫藥控股股東是當代科技,實際控制人爲艾路明。“當代系”旗下業務板塊衆多,一度涵蓋醫藥、房地產開發、金融、旅遊等。據北京日報報道,當代科技就是“當代系”的核心持股平臺。
自2022年4月起,因未能按期償付中期票據的部分到期本息,“當代系”引爆現金流危機,如今愈演愈烈。
人福醫藥披露,截至2024年7月29日,當代科技持有人福醫藥的股份已全部被司法標記及輪候凍結。最近一年,當代科技因債務問題涉及的訴訟及仲裁共152起,標的金額合計約311.42億元。
(圖 / 人福醫藥公告)
而人福醫藥疑似在頻繁地向“缺錢”的當代系“輸血”。
在披露2024年半年度財報的同一時刻,人福醫藥同步披露了4項關聯交易。其中,2022年3月,公司子公司人福有限公司、創新藥研發中心、天潤健康、宜昌人福向珂美立德購買物業資產,合同金額合計16.45億元。
(圖 / 人福醫藥公告)
有意思的是,這筆大額交易在發生之時,人福醫藥並未發佈公告披露信息,直到2022年6月,公司在回覆上交所監管工作函時,才首次透露了購買物業資產一事。當時,公司否認珂美立德是關聯方。
(圖 / 人福醫藥公告)
但實際上,珂美立德曾經是人福醫藥的子公司,公司原計劃以珂美立德爲平臺,開展醫療康養、輔助生殖等醫療服務相關業務,於2018年將所持珂美立德的股權全部轉讓給武漢當璟。
(圖 / 人福醫藥公告)
直到如今,人福醫藥才承認,“當代科技下屬企業因業務關係,能夠對珂美立德的股東實施重大影響”,追認這場交易爲關聯交易。
除此之外,子公司武漢普克、醫藥研究院、黃岡人福曾先後與承包商新洪建築簽署施工合同,其中,兩項已完成第三方審定的工程造價合計1.49億元,另外一項未完成第三方審覈的項目合同金額2.90億元;2022年3月,公司向遙星醫藥收購葛店藥輔40%股權,股權轉讓款爲1億元。
在這兩場交易中,當代科技下屬企業同樣因業務關係,能夠對新洪建築、遙星醫藥實施重大影響,這些交易同樣是至今才被追認爲關聯交易。
以此來計算,在“當代系”開始出現債券違約的2022年這一年,與“當代系”有緊密關係的兩家公司就通過上述兩場關聯交易從人福醫藥拿走大筆資金。
不僅如此,在“當代系”陷入現金流危機之後,人福醫藥的分紅明顯提高。
Wind數據顯示,2022年,人福醫藥分紅2.61億元,這是企業自上市以來,首次分紅超過2.5億元。
2023年,人福醫藥的分紅高達7.51億元;2024年上半年,臨時股東大會又通過了2.45億元的分紅計劃。
(圖 / Wind)
作爲控股股東的當代科技,自然能夠分走相當一部分資金來自救,但對於人福醫藥的投資者來說,如此高額且不“透明”的關聯交易是否有失公平?
3、股價4年下跌48%,股東輪番下場減持
對於人福醫藥的態度,投資者早就已經用腳投票。
1997年,人福醫藥登陸上交所。2020年8月,人福醫藥的股價上漲到盤中最高值37.80元/股,對應的總市值爲535億元。
就在人福醫藥股價達到一個高點之後不久,人福醫藥發生了一件大事——將傑士邦二度出售。
2020年11月,人福醫藥宣佈,全資子公司人福新加坡擬轉讓其持有的樂福思集團40%股權,轉讓價格爲2億美元。交易完成後,人福新加坡仍持有樂福思集團20%股權,但樂福思集團不再納入人福醫藥合併報表範圍。
據悉,人福新加坡是人福醫藥爲收購Ansell的全球兩性健康業務設立的全資子公司,主要資產爲樂福思集團60%股權,而“傑士邦”正是由樂福思集團運營。
此前,在2017年公司購回傑士邦之時,外界並不看好,曾引發股價大跌。但在這一次出售傑士邦之後,公司股價並沒有出現十分明顯的上漲,反而是在大約兩個月後,股價就跌破了30元/股。
截至2024年8月16日,人福醫藥報收19.47元/股,較巔峰時期下滑48%,總市值318億元。在4年時間裡,人福醫藥的股價幾乎腰斬,總市值蒸發超200億元(曾經的最高市值爲535億元)。
就在人福醫藥的股價下滑之際,公司的股東們選擇下場減持。
7月26日,人福醫藥發佈公告稱,公司董事長李傑計劃通過上交所以集中競價方式或大宗交易方式減持不超過1200萬股公司股票。
對於董事長的減持,人福醫藥解釋,是李傑因2020年發行股份購買資產形成納稅義務,存在繳納個人所得稅的資金需求。
(圖 / 人福醫藥公告)
在2024年上半年,除當代科技部分股權被動減持之外,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減持1270.68萬股;平安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招商核心競爭力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減持146.09萬股;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中歐醫療健康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減持1380.32萬股。
(圖 / 人福醫藥財報)
而在2023年,公司股東徐華斌、王學海更是數次減持公司股票。其中,王學海曾是人福醫藥的前董事長;而徐華斌是公司前副總裁,在2023年時還是公司前十大股東之一。
(圖 / Wind)
對於人福醫藥來說,有芬太尼系列的產品加持,守住基本盤不成問題,但股價、關聯交易的管理都是人福醫藥面臨的考題,而能否贏得投資者的信任,就要看人福醫藥的答卷了。
*注:文中題圖來自攝圖網,基於VRF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