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區域集中度較高存風險 東實環境申報北交所IPO
近期,又一家固廢治理企業衝刺上市。
目前,廣東東實環境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實環境)正在申報北交所IPO,公司股權高度集中,控股股東直接和間接持股比例達到100%。同時,東實環境約90%的主營業務收入來自東莞地區,核心業務垃圾焚燒發電業務在2021~2023年(以下簡稱報告期)未見明顯增長。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東實環境還通過控股子公司開展業務,而部分控股子公司的少數股東與公司存在類似業務,且出現客戶和供應商重疊情形,與一家重要子公司股東存在競爭關係。
核心業務收入先升後降
東實環境主要提供市政垃圾綜合服務、工業固廢綜合服務、城市環境綜合服務,其中市政垃圾綜合服務包括垃圾焚燒發電業務、餐廚垃圾處置及資源化利用業務兩大類。
報告期內,東實環境分別實現營業收入5.15億元、8.13億元、9.83億元,分別實現歸母淨利潤4317.01萬元、8460.82萬元、7449.46萬元。
按銷售區域分類,東實環境收入主要來源於東莞地區。在交易所問詢下,東實環境補充披露了“收入區域集中度較高風險”,如果不能有效拓展東莞市外市場,或鞏固並提高來自東莞市的業務量,將會對公司營業收入和盈利能力產生不利影響。
其中,東實環境核心收入來源爲垃圾焚燒發電業務,報告期各期收入金額分別爲4.12億元、5.47億元、5.28億元,呈現先升後降趨勢。主營業務收入貢獻比例分別爲79.96%、67.33%、53.88%,收入佔比持續降低。
東實環境表示,報告期內,垃圾焚燒發電收入未見明顯增長主要系2021~2023年東莞市城市垃圾產生量保持穩定,且東莞市生活垃圾處置設施處理能力小於垃圾處理需求,公司垃圾焚燒發電及供熱項目的產能接近或超過100%。
在此情況下,公司來自東莞地區的收入是否存在增長受限?2025年1月15日,東實環境書面回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表示,在垃圾焚燒發電業務領域,東莞市相關市場處於充分競爭,市場未飽和;公司該業務未來成長性在於協同處置陳腐垃圾和一般工業固廢以及在現有條件下進行技術改造,從而降低綜合運行成本,因此該業務具備一定成長性。
此外,公司非東莞地區的收入主要爲工業固廢綜合服務收入。東實環境自2021年8月新增該業務,目前也主要集中在東莞地區。報告期內,該業務收入金額分別爲4611.95萬元、1.78億元、1.55億元,貢獻的主營業務收入佔比分別爲8.96%、21.92%、15.83%,也呈現先升後降趨勢。
東實環境解釋稱,2023年收入下降,主要受市場競爭的影響,工業固廢處置業務的單價下降較大,同時濃縮液的處置量有所下降。
由於上述原因,報告期內,公司與多數客戶的合作期限低於3年,客戶在協議到期時基於工業廢物處置服務價格預期判斷等綜合因素決定是否續簽。東實環境表示,公司獲客能力較強,通常存在合同到期續簽的情況,相關合作可持續。
重要子公司股東爲對手
東實環境的股權結構較爲簡單,控股股東東莞實業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直接持股80%,間接持股20%,實際控制人東莞市國資委合計控制公司100%股權。 東實環境擁有多家控股子公司並以此開展相關業務,《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部分控股子公司的少數股東與公司存在類似業務,且部分客戶、供應商重疊。
東莞市新東元環保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東元)主要運營海心沙環保熱電廠項目。報告期內,新東元的營業收入佔公司合併報表收入比例分別爲36.66%、43.49%、33.12%,淨利潤佔公司合併淨利潤比例爲85.83%、86.60%、82.05%,是公司重要收入和淨利潤來源。
天眼查信息顯示,新東元成立於2018年4月,東實環境持股51%,粵豐科維環保投資(廣東)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粵豐科維環保)持股49%。
目前,東莞市共有5座環保熱電廠,除東實環境外,公司位於東莞地區的主要競爭對手爲粵豐環保、上海開能新技術工程有限公司。其中,粵豐環保主要通過下屬公司粵豐科維環保等開展業務。
粵豐科維環保在東莞市運營2座垃圾焚燒發電廠,面向客戶主要爲電網公司及東莞市各鎮街公用事業服務中心,與東實環境存在客戶重疊情形,雙方在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建設過程中存在部分施工單位重疊的情況,價格通過公開招投標方式確定。
東實環境另一家子公司東莞市新東灣環保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東灣)成立於2021年12月,主要從事填埋場治理及場地修復業務,2023年貢獻的營業收入和淨利潤佔合併報表的比例爲8.30%、17.12%。
東實環境持有新東灣51%股份,東莞市濱海灣智慧城市運營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濱海灣智慧城市)持股49%。
東實環境自2022年度開始佈局並開展城市環境及公共服務運營業務,與濱海灣智慧城市也存在客戶和供應商重疊,重疊的客戶爲東莞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濱海灣分局,重疊的供應商爲廣東電網有限責任公司東莞供電局。
對此,東實環境回覆記者表示,公司與粵豐科維環保、濱海灣智慧城市分別獨立開展業務,所重疊的客戶主要是各公司通過政府部門統一調配、公開招投標等方式獲取,客戶分別爲央企、事業單位及政府部門,定價過程及結果公允,並根據政府指導價格結算。公司與上述兩家公司合資設立、參股的子公司背景及原因主要系引進有資質有實力的項目戰略合作伙伴,或擁有資金、資源或技術優勢的屬地企業,具有商業合理性。
投資收益貢獻超過六成
報告期內,東實環境存在淨利潤主要來自合併財務報表範圍以外的投資收益的情況,公司報告期內投資收益分別爲2930.06萬元、5121.71萬元、5160.87萬元,佔各期歸屬於母公司的淨利潤比例分別爲67.87%、60.53%、69.28%。
對此,東實環境招股書提示風險稱,若未來公司投資的聯營企業業績下滑,則會對公司持續盈利能力產生不利影響。
相關投資收益主要來源於東莞市新東粵環保實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東粵)等聯營企業。雖然東實環境是上述聯營企業第一大股東,但基於被投資單位決策機制、關鍵人員委派情況,公司無法對其實現控制。
聯營企業中,新東粵貢獻的投資收益金額最大。新東粵主要爲環保熱電廠等提供飛灰填埋服務,報告期內,其淨利潤分別爲7151.09萬元、1.07億元、1.01億元。同時,新東粵是東實環境報告期內前五名供應商之一。東實環境表示,目前東莞市僅有新東粵一家飛灰填埋處置服務單位,公司將飛灰交由新東粵進行處置,雙方交易具有商業合理性,不存在價格顯失公允的情況。
對於投資收益的穩定性,東實環境稱,新東粵的主要客戶(粵豐環保控制之公司和東實環境)爲新東粵的主要股東,主要客戶均爲東莞市垃圾焚燒發電企業,在保持價格競爭力的情況下,新東粵的經營業績較爲穩定。根據新東粵的設計庫容和實際填埋量,預計新東粵尚可填埋10年左右,新東粵的經營穩定且可持續;公司能獲取長期穩定的投資收益。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剔除合併報表範圍以外的投資收益後,2022年、2023年,公司歸母淨利潤(以扣非前後孰低者爲準)分別爲 3381.46 萬元、2288.59萬元,加權平均淨資產收益率(以扣非前後孰低者爲準)分別爲4.49%、2.39%,滿足《北京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試行)》財務指標中的淨利潤要求指標,但不滿足加權淨資產收益率指標。
這是否會對公司申請上市構成障礙?對此,東實環境回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公司已對相關情況進行重大事項提示。第二輪審覈問詢函回覆顯示,重大事項提示爲“剔除投資收益後公司不滿足加權平均淨資產收益率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