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中國紡織服裝人工智能大會在廣州海珠開幕
7月15日,以AI織新·智啓未來爲主題的“2025首屆中國紡織服裝人工智能大會”在廣州海珠區開幕,旨在向全球公開展示海珠區推動傳統紡織產業智能化轉型的“中國樣板”。
大會上,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流通分會、廣州市海珠區人民政府聯合發佈《中國紡織服裝人工智能應用發展報告(2025)》,作爲首份AI+紡織應用“寶典”,爲行業智能化轉型提供了權威指導與趨勢引領。同時,首個產業+人才聯盟——海珠區人工智能大數據及現代紡織服裝產業(人才)聯盟正式成立,創新搭建產學研用協同創新的合作平臺,促進產業鏈上下游資源的整合與共享。首個產業研究院——廣州市現代紡織服裝新質生產力研究院(籌)也在會上正式揭牌,圍繞引才用才、推介交流、成果轉化三大功能,推動海珠中大紡織商圈高質量發展。
2024年,海珠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008.35億元,增速位居全市第一。其中紡織服裝產業是海珠區的優勢產業之一,全區現有61家布匹市場,總建築面積超200萬平方米,均集中於中大紡織商圈,是全球規模最大的紡織面輔料專業市場商圈,輔料交易份額全球領先,已匯聚超1.6萬戶商戶,年採購商超4000萬人次,年交易額突破3000億元。
在人才儲備和AI與數字經濟發展方面,海珠始終堅持“以產引才,引產育才”,區內目前已集聚超1萬名時裝設計師,其中包括5名中國時裝設計最高獎項金頂獎獲獎者、13名全國十佳服裝設計師。廣美、廣輕工等區內高校每年輸送約1.2萬名相關專業畢業生。同時,近10萬名AI與數字經濟人才集聚海珠,其中參與紡織服裝產業賦能的研發人才超5000人。AI已覆蓋紡織服裝設計、生產、供應鏈等全產業鏈,並建設琶洲算谷系列智算中心、打造AI端側系列芯片特色鏈條和發展產業互聯網等,形成產業聯動,推動紡織服裝人工智能技術進一步創新和應用賦能。
中國工程院院士徐衛林及多位行業專家共同探討了人工智能在紡織產業中的前沿應用與未來趨勢,爲行業發展指明方向。海珠區憑藉完整的AI產業生態體系、人才與技術資源,以及產業政策支持,形成從研發到應用的全鏈條優勢。
據瞭解,未來,海珠將進一步突出“AI+”引領作用,擴大“數字+”產業優勢。海珠將實施載體倍增行動,打造更多數智賦能紡織服裝產業示範園區,推動紡織商圈市場轉型升級。實施產業倍增行動,藉助廣交會通過“會展+”產業聯動,助力企業拓展國際市場,聚焦招投聯動,謀劃設立超億元的時尚消費品產業引導基金。實施政策賦能行動,通過整合“人工智能大數據與紡織服裝產業聯盟”資源,吸引時尚與數字技術複合人才,爲企業運用數字技術改造全鏈條(研發—智造—品牌)提供多維度的政策激勵,打造全鏈條時尚產業集羣。
(中國日報社廣東記者站 邱銓林|關景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