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世界賞鳥博覽會20、21日在臺中 觀光署盼吸引國外高端客
▲馬祖西莒的蛇島每年4至9月可觀賞有「神話之鳥」之稱的黑嘴鳳頭燕鷗。(圖/馬管處提供)
記者周湘芸/臺北報導
首屆世界賞鳥博覽會(World Bird Fair)9月20至21日在臺中市民廣場舉辦,將有來自30國及國內鳥類保育、生態旅遊組織與旅遊業者,設置120攤的賞鳥生態資訊及設備展示,交通部觀光署也盼將賞鳥活動包裝成遊程,吸引國外停留天數較長的高端旅客。
臺灣鳥類資源豐富,臺南七股可看到70%全球罕見的黑面琵鷺、馬祖西莒的蛇島每年4至9月可觀賞全球僅剩100多隻、有「神話之鳥」之稱的黑嘴鳳頭燕鷗,而從東勢林業文化園區到大雪山國家森林遊樂區沿途更可見到31種特有種。首屆世界賞鳥博覽會以「羽翼之美 匯聚臺灣」爲主題在臺灣舉辦,活動包含國際生態論壇、旅遊作家分享及親子互動等。
▲首屆世界賞鳥博覽會將在臺中舉辦。(圖/記者周湘芸攝)
交通部次長林國顯今出席活動表示,臺灣從平地到高山生態多元,共有600多個品系跟品種,且臺灣位於北迴歸線上,是32種特有種鳥類的方舟,更是東亞候鳥的遷徙廊帶,中部獨特的地理環境從雪山神木羣到西部海岸溼地,是全球鳥類愛好者嚮往的賞鳥天堂。
觀光署副署長黃勢芳指出,臺灣從離島、平地、丘陵到高山是孕育鳥類的方舟,觀光署後續會做專區行銷,希望包裝鳥類遊程把遊客帶來臺灣。由於鳥友來臺旅遊時間普遍較長,也符合現在希望旅客拉長停留天數,未來也可能成立專科負責,鎖定國外高端旅客。
▲大雪山可觀賞到藍腹鷳。(圖/觀光署提供)
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長林華慶表示,臺灣的觀光核心價值就是多元文化及自然保育生態,臺灣共有32種特有種,從東勢林業文化園區到大雪山國家森林遊樂區沿途就能看到31種,僅烏頭翁在臺東跟恆春。此外,目前全世界只有7千隻黑面琵鷺,臺灣就有4千隻,希望讓世界看到臺灣生物多樣性。
內政部國家公園署長王成機指出,臺灣不只有國家公園還有溼地,其中,黑面琵鷺主要就是在臺南的臺江國家公園,另還有墾丁及玉山的灰面𫛭鷹,南下北往時宛如「鷹河」,希望用生態及低碳旅遊帶動國際觀光。
觀光署參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長曹忠猷表示,此次博覽會將有「鳥類變裝秀」,前50名穿着鳥類主題服裝者可獲得價值1000元的戶外用品好禮包。另外,現場蒐集滿5大洲特色章戳及12款攤位章戳,就可抽Apple Watch SE、光學望遠鏡等好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