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光署拚吸高端客 藍委轟撒幣
觀光署長周永暉表示,3月份會舉行駐外會議,針對不同市場需求,調整行銷策略。圖爲觀光署打造「臺灣觀光100亮點」的宣傳。(本報資料照片)
2024年我國觀光逆差創下歷史新高,而今年要以千萬旅客來臺爲目標,難度不小。交通部觀光署長周永暉迴應,會依照各市場特性調整策略,今年也希望多吸引高端客羣,提高產值。國民黨立委賴士葆表示,爲了填補陸客不來的空缺,花錢補助國外觀光客,卻只維持短暫效果,可見大撒幣無法解決觀光窘境。
觀光逆差近7000億元,引起網友熱烈討論,許多人批評國內環境是「東南亞的街景、歐美的價格、印度的交通」,自己人都不喜歡,如何吸引外國旅客。資深旅遊則認爲,旅客透過出國旅遊的「獲得感」更高,例如手上有3萬元,要去墾丁還是沖繩?有時間的話,要去武陵賞櫻還是日韓?大多人覺得就是要出國纔有去玩的感覺。
另有人質疑,政府在「地方創生」投入龐大資源,成功打造出很多好玩行程,卻極少看到外國人前往。靜宜大學觀光系副教授黃正聰分析,地方創生確實能帶給外國旅客深度旅遊體驗,但這些點大多位在偏僻處,交通時間長、不利安排行程。此外,外國旅行社報給旅客的規畫中,一定要知名、具代表性的景點纔夠吸引人,安排西門町、101商圈等無可厚非。
周永暉表示,以鄰近國家來說,韓國與臺灣面臨的情況相似,出境市場遠大於入境,韓國民衆每年出國約1800萬人次,外國人去韓國則約1000萬。泰國、印度等則相反,入境市場遠大於出境,每個國家特性都不同。3月份還會舉行駐外會議,針對不同市場需求,調整行銷策略。
賴士葆說,當時政策要開拓多元市場、擴大國旅、協助產業紓困轉型等措施,但這麼多年過去,國旅品質仍未見提升,吸引不了國人,也吸引不了外國人,最後結果就是觀光逆差的龐大數字,這已不是單純陸客來不來的問題,而是關乎政府治理的效能、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