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百大文化基地 嘉義縣六場域獲選

嘉義縣共有六處場域獲選爲「第一屆百大文化基地」,其中交趾剪黏傳統工藝文化基地充分展現嘉義縣的剪黏工藝特色。陳忠正/提供

文化部「第一屆百大文化基地」於3月31日揭曉入選名單,嘉義縣共有六處場域獲此殊榮,分別爲大林慢城發展協會、交趾剪黏傳統工藝文化基地、阿里山達邦Mayasvi文化路徑基地、洲南鹽場、培桂堂(林開泰診療所舊宅)及優遊吧斯阿里山鄒族文化部落,充分展現嘉義縣在文化保存與創新上的卓越成果,亦是地方文化路徑中的嶄新典範。

泰成老中藥房搖身變爲慢城旅遊熱點。 嘉義縣文化觀光局/提供

「百大文化基地」爲文化部近年推動的旗艦政策,強調以文化爲核心驅動力,支持具有發展潛力的地方場域,並以點、線、面方式串聯在地文化行動,形塑文化共學與共享的網絡。

首屆徵選共吸引1,026案報名,經專家學者組成的審查委員會,依據「自主永續營運性」、「場域現階段對外開放程度」、「多元文化主題性」及「地域均衡性」四大核心指標進行審查,最終選出110處場域入列首屆「百大文化基地」,每處基地除獲頒入選證書,並可獲得新臺幣50萬元作爲後續文化事務推動獎勵金。

嘉義縣文創顧問團與大林在地團隊共學。 嘉義縣文化觀光局/提供

嘉義縣文化觀光局長期致力於整合縣內文化、藝術與觀光資源,推動地方文化創生策略,並透過多元管道扶植文化組織與社區夥伴。也透過委託國立屏東大學進行之「文化創意產業輔導計劃」積極輔導。該計劃由文化創意產業學系葉晉嘉教授擔任主持人,團隊長期協助在地文化團體提案與場域活化工作。在此次百大文化基地徵選中,團隊提供從計劃發想、資料整備、溝通調整到資源對接的完整輔導流程,促使嘉義縣努力經營新興文化場域得以被肯定。

Mayasvi是鄒族重要的精神象徵,阿里山達邦Mayasvi文化路徑基地入選首屆百大文化基地。 嘉義縣文化觀光局/提供

葉晉嘉教授表示,文化基地的價值不僅在於空間的活化與文化的保存,更在於它們作爲串聯社羣、推動文創共培生態系統的關鍵節點。我們透過輔導協作,強化平臺機制,讓各基地發揮推動在地文化樞紐( Hub)的功能,展現跨域整合的創新能力。

洲南鹽場積極拓展在地風味商品。 嘉義縣文化觀光局/提供

此次嘉義縣六處場域入選,不僅代表中央對地方努力的高度肯定,也爲地方文化發展創造更多政策與資源的連結機會。透過專業輔導、跨域合作與地方自我驅動的融合,百大文化基地的實踐,正在描繪一幅兼具文化深度與公共價值的臺灣文化新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