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家“古建築校園博物館”落戶山西省實驗中學

“大家眼前這座精美的斗拱模型,還原了應縣木塔的構造,它是世界現存最高的木塔,不用一根釘子,全靠榫卯結構層層支撐,歷經千年風雨屹立不倒。”在古建文物展覽上,山西省實驗中學的學生們化身講解員,爲參觀師生詳細講解古建築知識。

近日,山西省古建築與彩塑壁畫保護研究院(以下簡稱“山西省古建院”)與山西省實驗中學(以下簡稱“省實中”)共建了“古建築校園博物館”及“古建築科普教育基地”,開創了山西省“校園博物館”建設的新模式,是推動文物保護與青少年教育深度融合的創新實踐。

“‘校園博物館’的建立是實現院校共建,將古建文物送進校園、展在身邊的契機,有助於構建更具特色的傳統文化教育體系,踐行‘文化育人’的重要理念。”省實中校長武志軍說。

通過在校園內佈置文化遺產保護相關展覽、開設專家講座、引導學生實踐等方式,“校園博物館”能夠激發青少年對山西省古建築、彩塑壁畫等文物的興趣,讓傳統文化在校園裡煥發生機活力。

古建文物是山西曆史的見證,是人文智慧的結晶,更是思政教育的重要資源。“讓文化遺產走進校園,不僅是爲了傳播知識,更是要培養年輕一代的文化自信和保護意識。”山西省古建院院長路易說。

山西省古建院與省實中聯合主辦了“古韻新潮 智啓未來——古建科技進校園”展覽,此次展覽分爲“飛檐斗栱 土木華章”“科技賦能 古韻新生”“塑韻華彩 壁繪千年”“美美與共 永續傳承”四大主題單元,通過圖文展板、實物模型、數字交互等多種形式,生動展現了山西豐富的古建築遺產及保護科技。特別是玉皇廟二十八星宿互動裝置和3D打印彩塑模型等創新展項,讓師生們得以親手觸摸歷史,感受傳統工藝與現代科技的完美融合。

參觀完古建文物展覽後,高一年級的陳東林告訴記者:“學校開設的展覽內容豐富多彩,從中我瞭解到了古建保護工作者是如何運用現代化測量技術對古建進行監測、研究、保護的,這讓我對古建保護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除古建文物展覽外,山西省古建院副研究館員馮燕還爲師生帶來“山西古建築鑑賞”專題講座,深入淺出地解讀了山西古建築的獨特價值。古建院青年志願者團隊在現場開展專業講解和技術演示,幫助學生操作三維掃描等文物保護設備,讓抽象的專業知識變得可感可觸。

“作爲省一級的科普基地,推動山西文化遺產保護成果進校園一直以來都是古建院的重要工作之一。”山西省古建院院長路易說。下一步,山西省古建院與省實中將圍繞“古建築校園博物館”及“古建築科普教育基地”繼續推出更多展覽和教育活動,讓師生充分感受傳統文化魅力,激發對文化遺產的熱愛與保護意識。

據悉,校園博物館這一模式有望推廣至更多院校,讓文物保護成果惠及更廣大青少年羣體,爲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注入持久活力。(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 記者 楊柳鑫)

作者:楊柳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