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殼挑錯 鉛含量恐超標30倍!醫揭4方法預防:不要太花俏
在一些大陸電商平臺上,銷量靠前的「9.9元包郵」手機殼評論裡,有不少消費者吐槽「新殼拆封後立即散發濃烈的塑料味」。圖/取自微博
現代人手機不離身,胸腔重症科醫師黃軒提醒,市面上某些鮮豔、造型特殊的手機殼,含有鉛、鎘等重金屬或塑化劑,可能暗藏健康危機,甚至有研究發現,部分廉價手機殼鉛含量竟超標30倍,長期接觸恐引發腎衰竭,甚至致癌。
黃軒在臉書發文指出,買手機殼本是爲了防刮、防摔,但不少低價產品爲了節省成本,可能回收醫療廢棄物、電子垃圾再製而成,製作過程中還可能添加含重金屬的劣質染料與塑化劑,讓手機殼更鮮豔、柔軟。這些看似時尚的設計,一旦長時間與皮膚接觸,可能會透過皮膚吸收有害物質,對人體造成潛在傷害。
黃軒進一步說明,鉛是一種高毒性的重金屬,長期接觸可能傷害神經系統,導致學習與記憶力下降,甚至造成腎臟功能退化。研究也發現,部分低價手機殼鉛含量高達法定標準30倍,其他像鎘、汞也會損害腎臟,並有致癌風險。
黃軒提醒民衆,挑選手機殼時務必注意四大重點:
一、來源標示要清楚
避免購買來源不明、價格過低的手機殼,尤其是大陸網購平臺上常見的「9.9元包郵」商品,建議選購有完整廠名、地址與材質標示的產品。
二、優先選擇安全材質
液態矽膠(Liquid Silicone)與TPU(熱塑性聚氨酯)通常較穩定、無異味,若手機殼有刺鼻氣味、手感黏膩或易掉色,很可能是劣質品,應避免使用。
三、避免過度花俏設計
色彩過於鮮豔、裝飾複雜的手機殼,較容易使用重金屬染料,例如過去曾有亮粉與水鑽手機殼被驗出鉛含量嚴重超標。
四、減少與臉部接觸
即使是合格產品,隨着使用時間拉長仍可能釋出有害物質,建議定期更換手機殼。通話時可改用耳機,降低手機殼貼臉接觸的時間,油性膚質者尤其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