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殼“含毒”鉛含量超標 30 倍引熱議

IT之家 8 月 1 日消息,電商平臺上各種“9 塊 9 包郵”低價手機殼隨處可見,這些手機殼雖然看似價廉,但其中卻可能藏有健康風險,此前浙江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曾對 20 款手機殼監測,發現部分低價手機殼的鉛含量超出國家標準上限 30 倍,相應“手機殼含毒”等話題在微博上引起熱議。

對此,媒體搜狐科技採訪寧波東方理工大學協理副校長、講席教授蔡宗葦,蔡宗葦指出,市面上常見的低價液態硅膠手機殼、彩繪塗鴉手機殼、熱門 IP 手機殼都有可能“中招”,部分劣質產品中含有大量超標物質。其中多見甲醛、鉛物質、苯系物,用戶在長期接觸手機殼時,相應物質極易通過皮膚進入體內,有時候還會不小心攝入到嘴裡,長期累積下來易導致健康風險。

蔡宗葦表示,雖然從技術層面看,低價手機殼使用環保增塑劑、無醛膠粘劑是可以替代有毒材料的,但許多無良商家還是不願意這樣做。甚至有從業者透露,正規原料製作手機殼的成本高,摻入廢塑料可大幅降低成本。

蔡宗葦還強調,價格低的手機殼不一定有毒,價格高也不一定沒毒,但在不規範的地方買一些過於便宜的手機殼一定是會提升有毒風險的。民衆應當儘量選擇硅膠、TPU 等材質的手機殼,“這種手機殼會更安全一些,因爲在生產過程中不存在苯乙烯,自然排除了苯”,同時“避免購買帶有刺鼻氣味的手機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