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惠 AI 題材 臺股有底氣 外資追捧上週獲買超逾27億美元

臺股示意圖。 聯合報系資料照

美越達成關稅協議,外資上週對新興亞股買多於賣,以對臺股買超27.6億美元最多,其次是馬來西亞的0.7億美元;賣超以對南韓的3.4億美元最多,其次是印度及印尼的1.7億美元。

新興亞股上週漲跌互見,以泰國大漲3.5%最多,其次是越南漲1.1%,但下跌的市場跌幅並不重,以印度跌0.7%最多。

今年以來,外資對新興亞股全面賣超,但賣超金額已縮減,以南韓遭賣超92.1億美元最多,其次是印度的84.2億美元、印尼的33.9億美元。

今年以來,新興亞股以南韓漲27.5%最優,再來是越南的10.7%、印度的6.6%,但泰國大跌19.8%最重,其次是馬來西亞跌6.3%。

外資在新興亞洲主要股市買賣超

越南率先與美國達成關稅協議。中國信託越南機會基金經理人張晨瑋分析,越南輸美商品適用20%關稅,轉運貨物則課40%關稅,大致符合研究機構預估。20%的稅率低於當前中國大陸商品輸美關稅的30%,顯示越南仍保持關稅優勢,對於外資進駐投資仍具競爭力,供應鏈轉移題材有望持續。本地券商估計,20%對等關稅對越南今年國內生產毛額(GDP)的負面影響應不到1%。

羣益印度中小基金經理人向思穎表示,受益於通貨膨脹放緩及印度央行降息、放寬流動性等利多因素,印度經濟有望加速復甦,加上美國可能將與印度達成貿易協議,都將提振市場情緒。在產業方面,金融股受惠於寬鬆環境,國防、電力設備類股則受惠於政策支持及資本支出強勁。

安聯投信臺股團隊指出,臺股之前受到美股攀高提振而表現強勁,但短線漲多後面臨調節壓力。在第3季,考量關稅議題及匯率變動可能壓抑部分企業獲利成長,臺股操作將更重視基本面及股價位階,佈局上仍以人工智慧(AI)及半導體爲主。

主動羣益臺灣強棒(00982A)經理人陳沅易表示,AI持續爲臺股主旋律,投資人可關注AI相關供應鏈表現,也可留意內需消費以及房地產、高殖利率相關類股。

整體看來,下半年題材多元,投資人可透過能靈活因應市況、動態調整投組的主動式臺股ETF來乘勝追擊,以掌握臺股成長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