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高溫下的勞動者丨高溫“烤”驗下,這些“降溫生意”火了
高溫天裡,我們要加大對一線勞動者的“清涼守護”,同時,不少人也感受到了“降溫生意”的“熱辣滾燙”。近期,空調、防曬等納涼產品銷量激增,城市夜間消費訂單大漲,避暑勝地迎來客流高峰。
其實,在經濟學上,有個詞叫“一度效應”,即氣溫每波動一度,產品銷量和市場活動也會跟着變化。這場由高溫催生的消費熱潮,正以多元業態激發夏日經濟新活力。活力迸發的背後,離不開高溫下的堅守者。“涼經濟”中的勞動場景是火熱的、勞動者是奮進的。當經濟發展與人文關懷相輔相成,讓每一位勞動者都能在高溫中感受到清涼與溫暖,不僅能驅散夏日炎熱,更能凝聚起奮進力量。
冰經濟掀起新花樣
隨着極端高溫頻繁現身,冰經濟愈發火熱。
歷年夏天,“冰杯+飲料”的組合都會持續走熱。今年“外賣大戰”如火如荼,“清涼服務”更加成爲各平臺比拼的內容之一:冰塊、保溫箱、智能冷鏈貨架成了站點、騎手的標配;還有平臺拼起了冰冰保等服務,確保商品送達時依然冰涼。一時間,冰需求爆發。據報道,武漢一家制冰廠因爆單上了熱搜:機器轟隆隆不停歇,日均賣200噸冰塊。
與此同時,平臺數據顯示,夏季消費新寵——食用冰十分走俏。盒馬鮮生APP顯示,近一個月內,750克袋裝食用冰位居上海地區棒冰回購榜第一,並蟬聯榜首6天,回購指數高達98%,月回頭客超1萬人;小象超市數據顯示,800克兩袋的袋裝食用冰持續入選7月冰激凌熱賣榜前十。
此外,隨着2025年淨水器首次被納入國家補貼政策,一場圍繞“製冰淨水器”的創新競賽也悄然開啓。各家電品牌紛紛入局,圍繞製冰功能展開了激烈角逐,折射出家電行業的轉型縮影。有數據顯示,今年1-5月,線上臺式淨飲機中含製冰塊功能的產品銷額份額達到32.5%;今年“618”電商活動期間,僅京東平臺製冰淨飲水機成交額就同比增長260%。
“北上”的空調、除溼機
除了冰,“夏日好伴侶”空調再次站上C位,甚至開啓了“北上”行程。
持續的熱浪直接把黑龍江、吉林、遼寧三省送上了電商平臺空調銷量的榜單前十。頭部廠商相繼發佈高溫應急供應計劃,全國工廠加班趕工。有媒體報道,甚至有南方安裝工程師頂着熱浪奔赴黑龍江、吉林等地跨省支援。
分析人士認爲,隨着高溫持續,空調行業或在第三季度交出超預期的成績單。
此外,北京版“回南天”也一度衝上熱搜。隨之而來的,是北方地區除溼產品銷量猛增。有數據顯示,電商平臺除溼機產品在北京地區的成交額同比增長超4倍,在遼寧地區同比增長接近6倍。
席捲多國的熱浪爲“中國製造”出海提供了“快車道”。據介紹,歐洲市場空調安裝率較低,高溫天氣爲中國空調企業打開銷售增量窗口。一些企業已通過海外建廠的方式,深耕本土化生產和經營,擴大自主品牌影響力。
防曬科技清涼產品品質升級趨勢明顯
面對毒辣的太陽,大家簡直把防曬工作“武裝”到了牙齒:除了遮陽傘、遮陽帽、防曬衣、防曬面罩,如今又“精細化”到嘴脣也得保護好——電商平臺上防曬脣膏的銷量,同比增長552.78%。
近年來,在消費需求和產品創新雙重驅動下,防曬產業正經歷從“小衆品類”到“大衆剛需”、從“季節性消費”到“日常化場景”、從“單一功能”到“多元體驗”的三重跨越。
防曬用品方面,繼去年防曬衣品類線上銷售額同比增長267.4%之後,今年防曬服配市場規模繼續保持增長,預計將接近千億元級別。隨着消費者防曬需求的增長,市場對於防曬產品的要求也日漸提高,今年防曬用品更注重兼顧功能和顏值,修身防曬衣、時尚編織款防曬帽備受歡迎。
消費需求的持續增長進一步帶動了產業發展,除了傳統防曬品牌繼續深耕外,不少知名時尚品牌、運動品牌也跨界佈局清涼產品賽道。隨着居民健康意識不斷提升,防曬用品、降溫產品消費正從基礎防護向品質需求轉型升級。
“哪兒涼快哪兒待着去”帶動旅遊新場景
隨着氣溫居高不下,“哪兒涼快哪兒待着去”的含金量也在不斷提升,避暑旅遊、夜間經濟等新場景迅速升溫。哪裡有天然低溫,簡直就是收穫了旅遊旺季的“致富密碼”。
今年6月30日,中國氣象局發佈16條全國暑期避暑旅遊路線,包括“22℃清涼密碼·醉美吉林”路線、“京北燕晉·避暑走廊”路線、“閱攬山海·舒爽膠東”路線、“鄂湘秘境·神農涼域”路線等,吸引不少遊客前往。
難道說,沒有“溫度優勢”的旅遊地區就要在“暑期檔”式微?別急,爲了保障遊客在高溫天的遊玩體驗,景區也使出了渾身解數。這不,重慶市渝中區山城巷傳統風貌區就啓動了“降溫神器”——噴霧裝置+遮陽天幕。其中,噴霧裝置可以噴出細密的水霧,整個景區一共有400多個噴霧降溫噴頭,另外還有4臺旋轉式噴霧風扇;遮陽天幕則被安裝在臨崖步道,給景區增添美觀的同時,也有一定的遮陽作用。通過這些裝置,遊客的體感溫度可以降低3~5℃左右。
高溫天氣的“一度效應”越來越明顯,各地“涼”經濟熱氣騰騰。小編在欣慰經濟欣欣向榮的同時,也希望社會都能注意到,在發展“涼”經濟的同時更要守護高溫下的勞動者。我們應當看到,每一滴揮灑在烈日下的汗水,都凝聚着勞動者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每一份高溫中的堅守,都值得全社會致以敬意。期待相關各部門攜手發力,讓每一項保障措施落到實處,在“涼經濟”發展的同時,讓每份“清涼權益”在烈日下安然落地,讓每一個勞動者在酷暑中感受到制度的溫度與社會的關懷,蓄力向前奔跑。
(王姍綜合自工人日報、新華網、央視新聞客戶端、央廣網、中國經濟網、每日商報等)
來源:中工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