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大美溼地

在日前召開的《溼地公約》第十五屆締約方大會上,上海崇明、浙江溫州、雲南大理、福建福州、浙江杭州、江西九江、西藏拉薩、江蘇蘇州、湖南嶽陽等9地獲“國際溼地城市”認證。至此,我國國際溼地城市總數達22個,居全球第一。

溼地被譽爲“地球之腎”,溼地保護作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事關國家生態安全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事關中華民族子孫後代的生存福祉。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溼地保護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在考察中強調溼地的重要性,爲做好我國溼地保護工作指明瞭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實踐中,各地紀檢監察機關認真履職盡責、開展精準監督,築牢溼地保護屏障。

做實政治監督,堅決守牢溼地生態安全底線

崇明島是全世界最大的河口沖積島。作爲一座從溼地中生長出來的城市,上海市崇明區溼地率近七成。

“由《溼地公約》認證的‘國際溼地城市’,是城市溼地生態保護的最高成就。”上海市崇明區紀委監委有關負責同志告訴記者,在這張世界級生態名片的背後,紀檢監察機關立足職責定位,以有力監督壓實生態保護責任,爲溼地保護提供紀法保障。

溼地保護項目建設是提升溼地生態功能的重要舉措。崇明區紀委監委將溼地保護生態治理項目作爲監督的重要內容,通過參與論證、提出監督建議等方式,確保治理目標明確、技術路線科學、責任分工清晰,並全程跟進項目立項審批、公開招投標、施工資格審覈等關鍵環節,緊盯責任落實、資金管理等,護航溼地保護生態治理項目順利推進。

與此同時,崇明區紀委監委貫通融合各類監督力量,深化運用“室組”聯動監督機制,充分發揮派駐監督的“探頭”作用,通過參加座談、現場覈查、列席相關會議等方式,多管齊下督促職能部門加強對溼地的管控措施、綜合防治和跟蹤評估,並嚴肅查處溼地保護方面不作爲、慢作爲等問題,築牢長江口生態安全屏障。

洞庭湖是我國乃至全球重要的溼地和候鳥保護區,區域內水草繁茂、魚類資源較豐富,每年有數十萬只候鳥在此棲息,被譽爲“長江之腎”“候鳥天堂”。

2020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考察時強調,要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做好洞庭湖生態保護修復,統籌推進長江干支流沿線治污治岸治漁,做好漁民轉產安置和民生保障工作。

湖南南洞庭湖溼地和水禽自然保護區位於益陽沅江境內。益陽市紀委監委聚焦生態環境保護這一“國之大者”,深入開展“洞庭清波”常態化監督,聚焦南洞庭湖溼地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落實情況,強化對水環境治理、溼地生態修復、禁捕退捕等領域監督。

沅江市紀委監委通過交辦問題、下發工作提示、跟蹤督辦、約談通報等形式,對“洞庭清波”常態化監督發現的問題、大通湖流域水環境治理督查通報的相關問題整改情況開展監督檢查和“回頭看”,壓實部門責任,督促問題整改,形成“掛號—督辦—驗收—銷號”閉環管理機制。

針對此前生態環境部通報的洞庭湖溼地生態破壞問題,沅江市紀委監委嚴肅追責問責。2024年6月,通過深挖徹查問題及背後的原因,對沅江市水利局原局長彭某才、沅江市林業局造林綠化股股長彭某凱立案審查調查。同時,注重從體制機制上下功夫,督促相關行業部門建立完善生態環境問題監管機制5項,推動7.1萬餘畝溼地完成生態修復。

聚焦廉潔風險點靶向發力,爲溼地保護工作保駕護航

2025年是國家溼地公園創建20週年。20年來,全國共設立903處國家溼地公園,有效保護了240萬公頃溼地。數據顯示,全國溼地面積穩定在5635萬公頃以上。

保護溼地是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的重要內容。有環保專家認爲,溼地保護工作取得重大顯著成績的同時,所面臨的諸多挑戰不容忽視。如,對溼地重要性的認識有待加深,部分地區溼地破壞和過度利用現象依然存在,依法保護和監管力度還不夠強,溼地生態修復科學性和系統性有待加強,溼地管理多部門協作機制亟待強化。

湖北省丹江口市紀委監委黨風政風監督室副主任李文霜認爲,溼地保護工作涉及林業、環保、自然資源、水利等多個部門,監管職責存在交叉,容易導致相互推諉,形成監管空白。少數黨員幹部思想認識不到位,對溼地生態功能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存在重經濟發展、輕生態保護的傾向,導致發生圍湖造田、違規填海等問題。

李文霜進一步分析,當前,溼地生態保護工作中個別黨員幹部存在不擔當、不作爲、權力濫用等問題。如,在溼地範圍內違規審批開發項目,爲開發商“開綠燈”,篡改溼地紅線範圍,改變溼地性質,將保護區土地違規轉爲建設用地;虛報溼地修復項目、挪用專項資金;甚至在工程項目建設中搞利益輸送、權錢交易,以及少數人利用職務之便包庇非法採砂、非法捕撈等行爲,充當“保護傘”。

丹江口市紀委監委立足職能職責,突出精準聚焦、協作聯動、靶向施策,統籌“山水林田湖草”全要素系統治理,嚴肅整治溼地生態保護工作中不擔當、不作爲等問題,持續築牢溼地保護生態屏障。

今年以來,丹江口市紀委監委查處黨員幹部在溼地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中失職瀆職案例8起,給予黨紀政務處分12人。對案發單位制發紀檢監察建議書6份,開展“以案四說”警示教育15場次。丹江口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監委主任陳濤表示:“緊扣溼地生態保護全鏈條,以‘全週期理念’織密監督網,對發現的問題科學精準處置,堅決守住生態安全底線,推進溼地保護事業高質量發展,讓溼地真正成爲羣衆共享的綠色空間。”

溼地保護監督工作取得不小成績,但同時也存在一些難點。江蘇省南京市建鄴區監委委員秦蕾認爲,這既源於溼地保護工作本身的複雜性,也與體制機制等因素密切相關。一是責任界定模糊且交叉給監督帶來阻礙;二是基層職能部門執法能力薄弱影響監督效果;三是監督手段和技術相對滯後制約了監督效能。

建鄴區紀委監委緊盯江心洲“生態島”試驗區等重點溼地保護項目,聚焦溼地保護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以強有力的監督執紀問責爲溼地保護工作保駕護航。

重大項目實施與資金安全,是溼地保護廉潔風險點之一。遼寧省盤錦市紀委監委駐遼濱經開區紀檢監察組聚焦溼地保護修復、野生動物保護等重點工作,做好重點工程建設全程監督。該紀檢監察組緊盯溼地保護修復、珍稀瀕危野生動物保護等項目資金的管理使用,嚴查擠佔挪用、損失浪費等行爲,確保項目資金精準高效投入生態修復關鍵領域;針對黑嘴鷗繁殖地植被和水環境管理、丹頂鶴棲息地改造等工程建設,嚴防規劃論證、施工建設、竣工驗收等環節風險點,確保工程質量。如今,盤錦已成爲丹頂鶴大陸種羣第三大自然越冬地。

推動合理利用溼地資源,因地制宜壯大“美麗經濟”

2020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考察時來到杭州西溪國家溼地公園,沿着綠堤、福堤,察看溼地保護利用情況。他指出,溼地貴在原生態,原生態是旅遊的資本,發展旅遊不能犧牲生態環境,不能搞過度商業化開發,不能搞一些影響生態環境的建築,更不能搞私人會所,讓公園成爲人民羣衆共享的綠色空間。

具有千年歷史的古溼地陽陂湖,是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重要生態治理項目,也是杭州市打造世界溼地水城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恢復性治理過程中遵循保護優先、適度開發原則。

近年來,杭州市、富陽區兩級紀檢監察機關聚焦陽陂湖溼地核心區生態移民、溼地環境管護、修復治理等重點任務,緊盯工作失職失責、監管不力導致溼地管護工作推進緩慢等問題強化監督執紀問責。富陽區紀委監委強化協同監督,凝聚多方合力,構建“紀檢監察機關+相關職能部門”的協同機制,聯合生態環境、農業農村等部門開展督查,對發現的失職瀆職問題直查快辦。

爲形成全社會關注溼地、愛護溼地、參與溼地保護、監督溼地保護的良好氛圍,杭州市錢塘區臨江街道紀工委監督推動臨江街道組建護鳥志願隊,開展常態化巡護,推出“護鳥指數”量化評價體系,推動溼地周邊2個行政村將護鳥責任納入村規民約,以制度剛性約束捕獵行爲。

江蘇省常熟市作爲國內首批國際溼地城市,通過積極創新機制構建“溼地保護、管理、科研、自然教育、生態補償”五重體系,完善溼地保護特色模式,續寫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新篇章。

“常熟市持續加大溼地保護和生態修復力度,始終堅持‘全面保護、科學修復、合理利用、持續發展’原則,爲人口密集、經濟發達、土地資源緊張的地區探索出一條人居與溼地和諧、溼地保護與城市發展共榮的有效途徑。”常熟市紀委監委有關負責同志介紹,該市紀委監委以政治監督爲統領,貫通融合各類監督力量,圍繞溼地保護管理工作落實情況開展常態化監督檢查,明確工作職責,健全督查問責、“回頭看”等機制,壓緊壓實各方生態保護責任,進一步推進溼地科研監測、科普宣教、保護管理、生態補償等各項工作,嚴肅查處溼地生態保護方面不作爲、慢作爲問題。

合理利用溼地資源,實現溼地的生態、社會與文化效益協同發展,也是溼地保護事業的重要課題。在上海市崇明區的西南端,西沙溼地以豐富的溼地生物資源聞名,吸引了大批遊客參觀。崇明區紀委監委秉持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自然融入、融入自然”的理念,選取西沙溼地公園景區內“三亭一塔”柔性植入廉潔元素,取名爲慕杉、耘葦、思蓮、尋鷺,通過隨景示廉、隨境示廉,使參觀者接受廉潔文化薰陶。

飛鳥蹁躚掠過水麪,蟲鳴與蛙聲交織,夏日的湖南省益陽市南縣天星洲溼地碧波萬頃、生機盎然。“過去溼地上到處是三四米高的矮圍,還被分割成多個魚池,人爲將湖水隔開,圍堤橫立,嚴重影響河道行洪和生態安全。經過整治,如今這裡已成爲候鳥的棲息天堂,每年吸引衆多遊客前來參觀遊覽。”南縣天星洲生態旅遊區工作人員說。

南縣紀委監委構建立體化監督格局,明確縱向採取“監督清單+整改清單”、橫向實行“重點監督+包片跟蹤+集中督導”的監督模式,督促各職能部門制定工作方案,理順治理範圍和重點,壓實主管責任。隨着生態環境的改善,越來越多的珍稀野生動物重返南洞庭湖棲息覓食,“洞庭憑魚躍,溼地任鳥飛”的自然生態畫卷已徐徐展開。(記者 李靈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