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阿里山山椒魚 玉管處與國票金聯手深化科研合作

內政部國家公園署提供

內政部國家公園署

內政部國家公園署

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今天與國票金控舉行「阿里山山椒魚保育教育合作備忘錄」簽署儀式,將展開跨域合作,投入臺灣高山型國家公園山椒魚保育教育推動計劃。內政部國家公園署表示,此舉展現出金融業結合國家公園保育研究的新模式,未來,玉管處將持續結合企業與社會夥伴,共創保育新篇章。

玉管處長盧淑妃表示,阿里山山椒魚爲臺灣特有的第二級保育類物種,113年被列入《臺灣兩棲類紅皮書》國家易危物種名錄。此物種棲息於海拔2000公尺以上溼冷溪流源頭,族羣小且分佈破碎,對氣候與微棲地環境變化極爲敏感。

玉管處自107年起展開長期監測,於遺傳研究、繁殖與生活史及保育教育推廣均取得突破,包括族羣親緣地理分析、首次完整記錄繁殖生活史,以及製作紀錄片《雲嶺間的靜默信使:阿里山山椒魚繁殖之謎》,作爲環境教育教材。

面對全球氣候變遷與棲地破碎化對高山特有及稀有物種的嚴峻挑戰,國家公園署指出,此次雙方合作不僅挹注研究資源、深化科研基礎,並推廣環境教育,讓更多民衆瞭解保育的重要性。

國家公園署長王成機表示,國家公園署自112年成立以來,積極推動「Team 國家公園、連結臺灣、行銷世界」目標,強化生物多樣性保育與園區指標物種守護,並串聯企業資源,擴大保育效益。

面對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育新趨勢,他說,企業責任日益重要,已有許多企業主動投入國家公園物種保育、棲地維護與環境永續行動,展現社會責任與永續承諾。

公園署表示,國票金控以「社會責任」爲基礎,支持玉管處在科學研究與環境教育推廣上的多重行動,包括投入研究資金,推進高山型國家公園山椒魚族羣遺傳學暨保育生物學計劃,增加山椒魚的科研基礎資料;並參與山椒魚保育教案推廣,喚起民衆對於維護臺灣特、稀有物種保育之情懷。

公園署以推廣阿里山山椒魚紀錄片爲例,可使科研成果普及於校園及社會大衆。此合作模式同時呼應《自然相關財務揭露準則》(TNFD)與聯合國SDGs,更展現金融業支持生物多樣性行動的前瞻典範。

王成機指出,此次玉管處與國票金控的合作,象徵着國家公園與企業共建「研究、教育、行動」的鏈結模式。透過資金支持、教育推廣與社會影響力的整合,將科研成果轉化爲公共知識與環境教育,強化國家公園作爲自然保護區、科研基地與社會知識平臺之串連等多重角色。

他強調,氣候變遷與生物多樣性危機是我們這個世代無可迴避的挑戰。阿里山山椒魚的保育,不僅是對一個物種棲地的守護,更是自然解方、實踐永續價值的行動場域。未來,玉管處將持續結合企業與社會夥伴,共創保育新篇章。